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金融改革為何必須結構先行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09:23:24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國金融改革為何必須結構先行》指出,中國新一輪金融改革蓄勢待發。這不僅僅是因為金融改革為深化經濟改革所必須,甚至可以成為下一步經濟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因為金融體制改革本身必須深化,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層面的動力,而中國金融市場結構改革必須先於利率自由化。詳論如下:

  中國新一輪金融改革蓄勢待發。這不僅僅是因為金融改革為深化經濟改革所必須,甚至可以成為下一步經濟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因為金融體制改革本身必須深化,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層面的動力。在所謂的“6月危機”(也就是“錢荒”)之後,各方面尤其感覺到了金融改革的必然性。在如何推動金融改革方面,各方面盡管持有不同的意見,但總的趨勢是要推動金融的自由化,尤其是利率的自由化,也就是給予銀行等金融機構更大的自主權。不過,對金融自由化不能泛泛而談,需要更進一步的探討。從近年來的金融改革實踐經驗(尤其是“6月危機”的經驗)來看,中國金融市場結構改革必須先於利率自由化。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人們必須對現階段和今後相當長時期的中國經濟發展,做一個階段性判斷。總體上說,中國仍然處於工業化的早期階段,城市化率是53%左右,如果發展到發達國家的總體水平,即70%左右,中國的城市化和與之關聯的工業化還有巨大的空間。中國的產業以加工業為主,本國自主發展的產業仍然欠缺,仍然有待於創新和發展。再者,在人口老齡化來臨的同時,因為人口的基數龐大,中國仍然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所有這些因素表明,在今後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裡,中國還必須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中國現在還遠遠沒有到達西方那樣的金融經濟階段。不過,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過於西方“新自由主義化”,過於側重於金融經濟,忽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即使在發達的西方,因為過於強調金融創新,已經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西方各國政府也因此把重點轉移到發展實體經濟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