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揭秘日本長壽企業的長壽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13-09-07 09:58:57  


 
  細水長流、不追求眼前利益

  穩定的代際傳承和人事制度使日本企業具備了超穩定結構,在這種超穩定結構下又形成了日本長壽企業特有的以嚴格的家訓、家憲、家規為基礎的企業文化。類似“番頭制、莫談國事、不得從事娛樂業”(鍋屋企業)、“不可乘一時之機為急功近利而鋌而走險”(住友集團)、“經商如牛垂涎細長,如牛行路步步扎實”(奈良縣食品企業),“不可盲目、不切實際多樣化經營”(金剛組)這樣的家訓警句,已成為多數家族企業的金科玉律。

  細水長流,連綿不絕,不追求眼前利益的經營理念,使日本的家族企業很少跨界經營,借用傑克.韋爾奇的話說,就是“爭取做到本領域的第一、第二,然後再說其他”。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金剛組,除了短暫從事過現代民用建築行業之外,一直堅持用傳統技法修建日式寺廟、園林。即便是住友這樣的巨型家族企業,也主要通過技術進步逐漸完成轉型和業務拓展。從最初的銅礦開採,到鑄幣、到貨幣兌換,到金融行業,再到各種大型挖掘設備的研發生產,再到精煉行業,住友的每一次升級並不依賴所謂的“眼光獨到”或跟風而動,而是圍繞自己的核心業務逐步拓展企業的經營範圍。

  用百年時間專注於某個領域也為企業贏得了社會信賴,這種信賴成為長壽家族企業最可寶貴的財富,提高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上世紀80年代末,在引發超過日本20萬家企業倒閉的平成大蕭條中,超過一半的長壽家族企業的業績持平甚至獲得了增長。

  無論是“單子繼承制”、“終身雇傭”、“年功序列制”還是家訓族規,這些長壽密碼之下無不隱藏著儒家以家庭為本位的思想精髓,他們保持了家族內部的活力、企業運作的穩定、確立了發展的方向。企業依靠“仁愛”、“貴和”等原則,將修身(注重員工終身培訓)、齊家(單子繼承制與終身雇傭)和治國(對社會負責)三者緊密串聯起來,在內部保持了縱向的和諧和橫向的彈性,形成了企業“慈”、員工“忠”的日本長壽企業特點。對比西方的超越型文化,這種充滿韌性的企業制度體現了東方的包容性,有助於抵消外界變化的衝擊。

  讓人困惑的是,從文化、倫理道德角度看,儒家文化在日本家族企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樣隸屬於儒家文化圈的其他東亞國家並沒有從中獲益。甚至,五四運動以來,儒家文化一直被視為中國近代社會發展最後也是最頑固的堡壘,每每被以“民主和科學”的名義加以批判。雖然,新儒學的產生讓中國人重新認識到自己文化內核的缺失,但在學界之外並沒引起相應的重視。反觀正在走向前台的中國家族企業—均分制的繼承方法、總經理董事長一手抓的人事體制、極低的員工忠誠度都讓我們相形見絀。

  在此基礎上,有人認為日本的商業精神是“武士精神與儒家思想相互滲透”的產物,則顯得不無道理。武士精神的不屈不撓推動了日本商人開拓進取,而儒家思想中的誠信仁愛觀念又讓他們保持了良好的自制力。現代中國倡導的“儒商”概念,其實一直以來就在不斷地塑造著日本的長壽企業,成為日本商人擊破“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定律的原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