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石油系窩案”背後的國企海外貪腐版圖

http://www.CRNTT.com   2013-09-03 10:51:12  


 
  遠離國內監管加之有海量資金湧入,海外業務很容易就成為貪腐樂園

  相對於巨量的海外資產,對國企海外資產的管理辦法卻十分簡陋。僅有國資委會對央企海外資產有一定程度的監管,對應的管理措施也僅是兩個國資委制訂的暫行文件,一個是《中央企業境外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一個是《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

  而另一方面,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早在2004年就專門撰文分析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可能面臨的種種風險,他認為:“利用海外投資項目來幫助貪污、行賄、轉賬是一種潛在的大風險。貪污、行賄者利用國內銀行在境內洗錢,那相對容易被追查。可是一旦錢被轉出國,追查資金的走向並非易事,涉及到它國的法律與合作的問題。這不得不引起注意。”

  事實也的確如陳志武所預測的,國企本就是腐敗高發地,國企的海外業務同樣。非政府組織“全球見證”就曾發布了一份報告,重點強調了許多近年來發生的跨國腐敗案例,而這些案例不少都與中國有關。而報告的結論就是敦促中國提高海外經營企業的透明度。

  而在媒體人左志堅看來:“現在很多央企中高層的利益都放在海外子公司。國企的高管們通過海外業務找到了價值變現的通道。”國企央企高層在海外業務上貪腐甚至已經成為潛規則。

  為何國企的海外業務更易涉及貪腐問題

  除了陳志武教授提到的在國外資金不易追查,跨國查處成本高昂等原因。中國國企的海外業務容易涉及貪腐問題還有一些“特色”原因。

  國企的海外投資多涉及能源行業,本就是貪腐問題高發地

  還是來自前文提到的“中國全球投資追蹤”的數據,在中國海外投資項目中,調查顯示能源行業是最受中國資金青睞的。來自《國家財經周刊》的報道也得到了相同的結論,即國企在海外的併購多在能源和資源行業。

  而對於這些領域,由於涉及到政府審批且前期投入資本巨大,不論在國外還是國內,天然就容易成為權力尋租的對象。

  而國企也會“看人下菜”,貪腐和某些國家一拍即合,也加大了查證難度

  而複雜的國際形勢有時也會給貪腐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一位研究人士就這樣評價道:“中國公司如果全透明了,非洲政府恐怕還不願意。有些政權希望通過阻撓信息披露獲取利益,並維護其穩定。”

  前文提到土庫曼斯坦就是典型的例子,中石油通過邀請國際巨星為其慶生和贈送禮物討好這位獨裁者,從而換取了進口該國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份額的提升。而這種本就上不了台面的“灰色的成本投入”中一旦涉及貪腐,再加之所涉國家政權的阻撓,查證幾無可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