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力求破解兩岸政治互信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3-09-08 08:38:38  


  中評社北京9月8日訊/學者蘇虹、何溢誠撰文《力求破解兩岸政治互信難題》指出,2008年“習連會”以來,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形成了兩岸大交流的良好局面。兩岸交流中的“急”、“易”、“經”諸問題已基本解決,“緩”、“難”、“政”問題逐漸浮出水面,特別是兩岸政治互信問題,已成為一個“緩”不得、避不了的“難題”,必須勇敢面對,力求破解。

  2008年“習連會”以來,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形成了兩岸大交流的良好局面。但隨?兩岸交流中的“急”、“易”、“經”諸問題已基本解決,“緩”、“難”、“政”問題逐漸浮出水面,特別是兩岸政治互信問題,已成為一個“緩”不得、避不了的“難題”,必須勇敢面對,力求破解。

  政治互信 難以迴避

  在解決兩岸政治互信問題上,目前馬政府顯得比較糾結:既希望得到更多的兩岸交流紅利,但又處處畫地為牢,不願意“膽子更大一點”;既希望“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又公然聲稱兩岸政治對話“不知談什麼”、“何必?急”;既希望兩岸間在“國際空間”、“安全顧慮”等方面能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但又不願意走進政治協商的過程。而在一些涉及主權的問題上,馬政府急於向美日表白,公開否定兩岸聯手“保釣”、合作維護南海主權,兩岸政治關係深化也因此躑躅不前。

  對此,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今年3月召開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明確指出,對兩岸關係中存在的政治難題,一是要正視,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二是要積極思考,努力探尋解決之道;三是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共識。換言之,就是要勇敢面對、積極探索,在全面把握兩岸關係總體形勢及其趨勢中爭取新的發展,在提高兩岸交流合作質量和效益中尋求新的突破。當前,兩岸必須在包括政治領域在內的各個領域的交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努力實現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否則,“易”之後未能“難”、“經”之後未必能“政”,而且,在美日的挑唆和阻撓下,一有風吹草動,兩岸關係甚至會出現倒退。

  對於兩岸的政治交流,島內民間的溫度顯然比官方要高得多。根據台灣指標民調公司8月29日發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有43.2%的民眾贊成馬英九在2016年卸任前,與大陸領導人會談兩岸關係。而民間專家學者的交流研討,更是非常活躍。在此情形下,為避免民間學者專家所鋪陳的兩岸政治論壇,只是“盍各言爾志”、難以聚焦,不妨大膽嘗試,迎難而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