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深化改革已箭在弦上

http://www.CRNTT.com   2013-09-11 08:37:23  


 
  改革有望進入新階段

  文章指出,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有分析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強調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有可能打出一面“建立規範、高效、公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旗,這不僅與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會和“翻兩番”的戰略目標相呼應,還與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說法完全吻合。

  文章強調,一個重要信號是,時隔29年後,被譽為推動中國改革接地氣的莫幹山會議再度重啟。9月7日,由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財政部科研所聯合舉辦的“中青年改革開放論壇”在浙江省莫幹山開幕,這被稱為第三次“莫幹山會議”,本次會議重點關注當前中國轉型過程中面臨的財稅體制改革問題。令人關注的是,三次莫幹山會議,恰逢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第一次是十二屆三中全會前夕,而此次莫幹山會議由於產生多項重大成果被寫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改革內容而成為中國經濟理論界一面旗幟;第二次是十八大召開之前;這一次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每次都趕在歷史的窗口前召開。而這一次,在經歷了中國在改革上的蹣跚不前後,中國社會迫切希望翻過不變的一頁,期望看到改革再啟動的新階段。

  事實上,觀察以“習李”為代表的中央新領導層近半年來的執政方式和工作重點,可以看到,他們選擇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打出了反腐敗的大旗,通過打“老虎”和“蒼蠅”,為改革創造更有利的環境。李克強總理選擇了政府改革,試圖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通過向市場放權來推進市場化的改革,以市場化來激活面臨轉型壓力的中國經濟。如果基於這些出發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本屆政府甘願承受經濟顯著放緩的代價和風險,也要推動經濟轉型的改革;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經濟放緩、流動性減少的時候,仍然不為市場所動而堅持在貨幣政策上按兵不動。

  改革進程要兼顧多種平衡

  不過,應該看到,改革趨勢只代表了必然性,而對於每一項具體的改革來說,還需要有堅定的改革者克服困難,推動中國各項改革向深水區前進。文章稱,目前新領導層在改革上面臨挑戰,比如,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和軌道、中國逐漸固化的利益集團格局等等,這些因素不是在短期內就能迅速更改的,而是很可能需要以十年之期來謀劃和推動。因此,在複雜的形勢下,一個可持續的改革進程,不可能是單兵突進的,而是要兼顧很多的平衡。這種平衡會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效率與公平的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平衡,產業升級與保證就業的平衡,騰籠換鳥與維持產業基礎的平衡,投資與消費的平衡,發展金融業與發展實業的平衡,扭轉“債務經濟”模式與維持適度負債的平衡……把握這些方面的平衡,需要兼顧多種利益,保證改革的可操作性與可持續性。在一個複雜的系統改革中,如果在某些方面單兵突進,甚至極端化,那就很可能引發新的問題,並給改革帶來大量的阻力。

  文章總結,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而言,需要在各自領域內形成改革的合力,從上至下,進行系統的、有序的改革。只有當改革者不再孤軍奮戰,改革才會有實質性的進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