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全運會亂象背後的追問

http://www.CRNTT.com   2013-09-11 12:06:23  


 
相關鏈接:全運獎牌 明碼標價

  2013-09-11 03:18:03 來源: 現代快報 

  明碼標價

  張連偉、梁文衝、馮珊珊……十二運會的高爾夫比賽,幾乎雲集了中國最具知名度的球手參加。對於這些由家庭自費培養,並非產自傳統的舉國體制下的職業運動員,他們捨棄獎金豐厚的職業賽事,心甘情願地代表省隊參加全運會,著實令人感到驚訝。

  有媒體報道說,這些職業球手參加全運會的背後,是巨額獎金的吸引力。但對於這個“敏感”的話題,幾乎所有代表隊的隊員和教練都諱莫如深。“參加全運會,省裡也有激勵機制。”名將張連偉說,“至於會不會比職業獎金高,我就不知道了。”

  其實,張連偉大可不必如此緊張,作為體制外的職業球員,代表省隊參加比賽獲得收入無可厚非。問題的關鍵在於,在全運會的金牌戰略下,各個省區市的一擲千金,究竟對中國體育有何實際意義?更令人憂慮的是,不僅是高爾夫這一項目,這種所謂的“人才交流”幾乎存在於各個項目。毫不誇張地說,某些“人才交流”折射出的就是功利性的成績投機……

  各省想要組隊參加全運會,就需要到處網羅人才,對於優秀高爾夫球手的爭奪戰,早在全運會開賽前就展開了。據記者了解,一些球手出戰全運會的合約金額達到了6位數。全運會在某種程度上,已成了花錢買人的代名詞……

1

為全運人才交流 不惜花大價錢

  一些省區市為組隊參加全運會高爾夫比賽投入了多少,是一個秘密,很多地方隊的教練、領隊和官員,都只是在私下悄悄地議論,記者就聽到某省隊的幾位官員說:“某某隊這回花錢花到位了,得獎牌了。”看到記者注意到他們的談話,便馬上放低聲音,接著轉移了話題。

  用一擲千金來形容全運會的高爾夫比賽再合適不過了,這也是中國高爾夫球運動的現狀決定的。由於絕大多數中國運動員是在舉國體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代表本省參加全運會理所當然。但唯有高爾夫是個例外,高爾夫球手沒有占用國家經費,他們中的多數是靠家庭自費培養。

  “我上屆全運會代表雲南比賽,但當時還是表演項目。參加全運會的球手,絕大部分都是這樣。”雲南選手徐樂告訴記者,“像我,比賽結束後就回美國,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訓練、比賽。”

  在這種情況下,各省想要組隊參加全運會,就需要到處網羅人才。對於優秀球手的爭奪戰,早在全運會開賽前就展開了,從全運會的出場名單中就能看出:胡牧是廣東人,但他代表遼寧男隊出戰;竇澤成是北京人,卻投奔了遼寧。

  但無論代表本省還是其他省區市出戰,背後的金錢力量都不可忽視。代表湖北女隊出戰的隋響,是中高協主辦的希望賽中的佼佼者,她父親作為女兒的球童,也來到了賽場,但他並不願多談女兒是如何代表湖北出戰的。合同的細節如何,就連是誰先聯繫誰這樣的問題,隋父的答案都是“不知道”。

  然而,沒有不透風的墻。本次全運會,各地都投入巨大。據記者了解,一些球手出戰全運會的合約金額達到了6位數。

  其實,全運會在某種程度上,已成了花錢買人的代名詞。籃球運動員巴特爾可以說是最好的例子,十運會他代表北京參賽,十—運會以超高的身價代表東道主山東,而十二運會,他的東家又換成了遼寧。有報道稱,他的出場費高達340萬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