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什麼需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9-17 08:55:08  


人民幣國際化的最高境界或最終目標是促進中國成為世界金融強國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訊/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化經濟活動時的一個與生俱來的缺陷是本國在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或舉債時都用美元等國際貨幣計價而不能用本幣計價,因而國際匯率的大幅度波動使本國經濟遭受巨大傷害。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潘英麗文章稱,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發展中國家的這一“先天缺陷”。這場危機在美元持續升值、先期流入的資本大規模撤離的背景下發生。採取釘住美元匯率制度的泰國出現嚴重的貿易逆差,並在外匯儲備接近枯竭時放棄固定匯率制度。由於資產負債的貨幣和期限錯配,泰國商業銀行因匯率制度崩潰而紛紛陷入破產。這場席捲多國的金融危機是發展中國家以非本幣舉借外債從而遭受巨大傷害的典型案例。

  與上世紀90年代不同,本世紀前10年美元出現持續貶值趨勢,中國借此贏得了出口和出口導向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難以幸免的是大規模積累的美元儲備資產遭遇了重大的購買力損失。根據第一財經研究院的報告測算,美元針對16種大宗商品的購買力2000年至2011年8月貶值了75.6%。出於自我保險而大規模積累美元儲備的亞洲國家再次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弱小國家貨幣不可能成為國際貨幣,因此這些國家的利益需要通過國際社會引入對國際浮動匯率的管理來維護。相比較,中國已是全球經濟大國,完全有可能通過人民幣國際化主動擺脫這種不利地位。

  文章表示,根據國際專家和國際智庫的研究,中國在2017年以後會有兩代人的時間充當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作為未來全球的第一大經濟體,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應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人民幣不能成為國際貨幣,說明我們一定有什麼事情沒有做對。因此,將人民幣國際化作為國家戰略來推進是完全必要的,可以幫助我們鎖定經濟轉型和金融改革的重點領域,並予以突破。

  我們的研究發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低目標是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資產及負債的交易中能用人民幣來計價,即人民幣國際計價功能的發揮。因為只有通過計價,中國經濟和中國的各類經濟主體才有可能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規避美元本位制的系統性風險。普通老百姓對本幣國際化利益的理解十分直觀:美國印鈔票就可以用於國際採購,而中國需要出口大規模低附加值產品才能換回國際購買力;這就是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給發行國帶來的好處。其實這種看法太過簡單。印鈔票就可以到全世界採購,這是國際貨幣發行國徵收鑄幣稅。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地上也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國際貨幣的發行國。與國際鑄幣稅對應的是發行國必須承擔的國際責任。事實上很多小國家願意實施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支持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存在對美國軍事保護的依賴。美國充當國際警察,在很多地區建有軍事基地,提供安全這種公共產品。某種意義上講美國承擔的國際責任使它徵收國際鑄幣稅擁有了合法性基礎。如果哪天美國不再承擔國際責任,或者以損害全球利益的方式追求本國利益,那麼只要有更好的選擇,美元就可能被人們拋棄,美元本位制也會陷入崩潰。因此,我們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目標不應該是鑄幣稅的獲取,而是人民幣在商品和資產負債方面計價功能的發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