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進黨藉“鍘王事件”渾水摸魚

http://www.CRNTT.com   2013-09-19 09:29:33  


 
  其二、蘇貞昌“挪火”為自己“煮食”。正如前述,蘇貞昌並未有在馬政府民意低迷中提出可以令民眾感動的政綱,已經為自己帶來不利的評價。但他並不把主要精力擺放在提高黨的競爭力方面,而是在為自己能在明年連任黨主席,及在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黨內選戰中佔據有利地位而營營汲汲,專心應付黨內各派系,因而更是受到強烈批評。而“鍘王事件”正好是為自己轉移視線的好機會,趁機渾水摸魚,一方面可向黨內作出交代,另一方面也可掩蓋自己掌控黨務的無力狀況。與此同時,還可藉著“彈劾”既是“總統”也是主要競爭對象的黨主席馬英九,來抬高自己個人形象。

  其實,利用“鍘王事件”渾水摸魚的效能,並不單止於此。蘇貞昌藉機叫停“服貿協議辯論”,也是拋卸包袱的手法。據說,黨內不少人評估,由於馬英九掌握行政資源,可以在辯論中提出許多具體數據;而蘇貞昌則無此優勢,只能爭辯論中淪於“口水戰”,為反對而反對,再加上蘇貞昌的辯才並不甚佳,本身就有“論述的貧困”的先天不足,難免會在辯論中暴露出“貧困的論述”,而且黨內外也很容易將他同蔡英文與馬英九就“ECFA辯論”中的表現作比較,因而紛紛認為他在辯論中將佔不到便宜,甚至會鎩羽而歸。而“鍘王事件”一來,正好為自己搭建了下台階,避免在“服貿協議辯論”中出醜。

  其三、要為民進黨的“黨鞭”柯建銘開脫責任,從而可以討好“扁系”和“獨派”。眾所周知,“鍘王事件”的起因,是柯建銘拜託王金平為其“關說”,因而整個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作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的柯建銘。既然馬英九能為此而對本黨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開鍘”,民進黨更應該對柯建銘施以黨紀處分。儘管馬英九向王金平“開鍘”,還有著其他的各種因素摻雜在內,包括由二零零五年黨主席選舉開始的個人恩怨,也儘管民意代表請託遊說是平常事,“立法院”也正在醞釀為《遊說法》立法,但今次的“關說”是侵犯了司法獨立權,因而民進黨也應懲處柯建銘。

  然而,柯建銘不但是民進黨的“黨鞭”,民進黨無法應付“沒有柯建銘的立法院黨團”亂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柯建銘與陳水扁的關係極為密切,是陳水扁極為倚重的人物,蘇貞昌如果沒有保護好他,就將會得罪一大票“扁迷”和“獨派”,從而不利於自己的爭取連任民進黨主席,及獲得“總統”大選的黨內提名。為此,蘇貞昌就一方面拼命地“護王”,另一方面則是瘋狂地“打馬”,藉著否定馬英九批判“關說”的正當性,來偏袒掩護柯建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