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祝寶良:三大領域改革應優先推出

http://www.CRNTT.com   2013-10-03 09:56:27  


中國未來改革路徑的選擇如何?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訊/近期中國的宏觀數據再度傳達出積極信號,但是但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潛在增長率下行趨勢難改,經濟增長反彈空間有限。

  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到底面臨著哪些重大風險?從目前的改革條件和緊迫性看,中國未來改革路徑的選擇如何?經濟觀察報日前就此專訪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他認為應先推出行政管理體制、要素價格和國有企業的改革,其次推動金融體系的改革,然後擇機全面推動財稅和土地制度改革。文章內容如下。

  問:對中國經濟今年的判斷是什麼?

  祝寶良:預計下半年“穩增長”政策會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宏觀經濟將保持中速平穩增長態勢。全年GDP增長7.5%左右,CPI上漲2.5%左右。

  問:今年在宏觀經濟領域一度出現國際投行多次集體調低或者調高經濟預測的現象,但你一直堅持今年中國經濟沒有大問題,GDP將維持7.5%左右的增幅,到底是哪些原因讓你堅持這種判斷?

  祝寶良:我堅持這個判斷主要有六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並沒有明顯變化,也就是說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沒有太大的變化,貨幣政策還是適度寬鬆,財政政策還是一直積極的,財政政策實際上比年初確定的還要寬一點;所以說考慮到這些先行指標,包括信貸、財政支出,另外還包括塑鋼產量、汽車產量,反映出口的OECD指標都是往上走,因為我們認為未來六個月中國經濟的問題不大。

  其次,從庫存角度來看,從去年開始認為今年的庫存要增加,但是實際上庫存一直沒有往上走,主要的原因是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一直往下跌,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往下跌,企業就不會輕易增加庫存,不敢囤太多的原材料。但是到目前為止今年企業的庫存占GDP的比重已經降到了歷史的最低點,因此我們認為下半年企業的庫存會緩慢上升。按我們的測算,企業補庫存的過程對GDP的影響大約為0.5%。

  第三個理由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的問題,這兩個行業存在風險會影響到行業投資的穩定,但是目前要是積極去杠杆的話,首先應該是去庫存,淘汰落後產能,其次再去整理融資平台和房地產的問題。因此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還需要繼續做,這兩個行業不會大幅度下落。

  第四個理由是因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只要放開,民營企業是願意進來的。

  第五個理由是從區域經濟來看,從今年開始,沿海地區的經濟又開始上來了,浙江、江蘇、山東、遼寧、廣東的深圳一帶開始復甦,上海稍微差一點,沿海經濟又開始跑贏中西部地區,主要原因是產能結構的調整,過剩的產能在往中西部轉移,沿海地區的新興產業,例如新服務業開始起來了,也就是說新的增長點已經出現了,這也是我要提及的第六個理由,就是產業的變化,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目前發展的比較快,傳統的汽車行業今年也不錯。這也就意味著產業結構特別是製造業里面,有些製造業現在產能是嚴重過剩,但是一些與老百姓需求緊密的行業表現還不錯。

  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投資里面,設備購置的增長速度開始高於投資增長速度,以往設備購置的增長速度都是慢於投資增速的,這說明現在有些投資開始購買設備以替代勞動力,就意味著有一輪設備更新的投資可能在露出端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