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核問題和經濟制裁下的伊朗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3-10-22 11:03:17  


 
  2006~2010年,聯合國批准了四輪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特別禁止成員國向伊朗出口導彈、核技術等軍用物資,並限制在伊朗銀行、保險、金融等方面的投資。美國和歐盟亦分別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他們凍結了與伊朗核計劃有關的公司的資產,以防他們進一步助紂為虐。他們同時禁止成員國和伊朗銀行、金融機構進行交易,黃金和其他稀有礦產的交易也被限制。歐盟還凍結了伊朗中央銀行在歐洲的資產,並把伊朗銀行從自己的全球銀行交易系統中剔除,防止資金透過歐盟官方渠道進出伊朗。美國則除了藥物、農業器材、人道援助和資訊產品(如電影)等對伊朗人民“有益”的物資外,基本上禁止了所有跟伊朗有關的交易。

  伊朗是油氣大國,針對其的經濟制裁當然包括能源方面的禁令。首先,歐美在自己的全球銀行交易系統中剔除伊朗中央銀行,理論上等於終止了一切和伊朗的油氣交易。2011年,美國為了進一步打擊伊朗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利潤,一方面實施伊朗石油禁運,另一方面呼籲中國、日本、印度等國一起減少進口伊朗石油。歐盟則在2011年禁止成員國對伊朗出口與天然氣生產和提煉有關的技術,在2012年開始禁止進口、購買或運輸伊朗石油。

  經濟制裁將伊朗與世界經濟隔離,大大打擊了其經濟發展。粗略估計,禁令使得伊朗每月財政損失高達50億美元、通脹率激增近三成、伊朗貨幣裡亞爾貶值近半,亦令伊朗三分之一的進出口轉到黑市進行。儘管伊朗曾聲稱禁令不會對其石油出口構成影響,這也只是啞巴吃黃連而已。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統計,伊朗的石油出口數量在2012年初到2013年5月的一年半內時間裡,由每天約240萬桶下降到約70萬桶。

  伊朗能重返石油市場嗎?

  經濟制裁已經令伊朗付出沉重代價,伊朗經濟每況愈下,人民生活受到影響,國內民怨四起,民眾難免會將其歸咎於政府的一貫強硬作風。魯哈尼為了在短期內舒緩經濟壓力,維護政治地位,不得不在核問題上讓步,制訂核計劃的新路線圖,配合西方要求。如果石油禁運得到緩解,伊朗很快便能恢復制裁前的出口量,由此引發的油價下降帶來的巨大影響值得關注。不過,伊朗核問題不單是國際問題,也是美伊兩國的內部問題,美國國會內的正反聲音有可能左右伊朗核問題的談判進展,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核計劃上的話語權也可能影響伊朗讓步的程度,牽一發而動全身,兩國也有可能會錯過此次改善關係和解決核問題的機會。

  作者:餘家豪,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10月22日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