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監聽門”讓世界徹底放棄僥幸

http://www.CRNTT.com   2013-10-29 11:38:42  


NSA“監聽門”事件爆料不斷,持續發酵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訊/據媒體報道,近日多家歐洲媒體爆料,美國國安局(NSA)多年來一直監聽35個國家和地區政要通話,NSA監控醜聞在再掀波瀾。海外網今日登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部副主任蘇曉輝的評論文章指出,“監聽門”或許能夠成為各國推動解決網絡安全和網絡隱私關切的契機,使信息領域的基本安全最終得以實現——這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有關規則的制定,應引起各方足夠重視並充分討論。

  近期美國“監聽門”事件爆料不斷,並讓整個世界徹底放棄僥幸心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美國不但監控“敵國”通訊,還對盟國領導人和民眾的電話進行竊聽、錄音。被牽涉的多國在震驚之餘,一方面向美國“討說法”,另一方面尋求解決方式避免未來再次出現此類問題。在監控領域只有一個“老大”的世界,幾乎讓所有人不安。而這種不安,應該早些結束。

  歐盟峰會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敦促美國在年底之前與德法兩國簽署“無間諜協議”。默克爾還建議歐盟成員國達成“無間諜協議”,實現各國情報機構相互合作,而不要在彼此間開展間諜活動。另外,歐盟計劃派遣代表團訪美,其主要任務是要求美對竊聽事件進行澄清,與美就加強溝通,商討重建互信的方式。作為美國重要盟友之一的歐盟在積極行動,但其是否能如願仍是未知數。

  技術上,簽署“無間諜協議”存在難度。迄今,美國只與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簽署了“無間諜協議”。這種協議實際上是二戰期間情報合作組織“五眼聯盟”的延續,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需要下的產物。而在當前形勢下,情報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日益上升,美國可能不再情願與其他國家簽署此類協議,歐盟諸多成員國要達成協議更是難上加難。

  歐盟國家還需看到,即使“無間諜協議”得以簽署,也只能解決歐盟成員之間以及美歐之間的信息安全關切,無法處理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問題。美歐在信息安全問題上的“抱團”行為甚至會產生負面效應,引發世界上其他國家對美歐更大的猜疑和戒備。從而,網絡戰和網絡軍備競賽可能越演越烈,最終損害各方的利益。

  毋庸諱言,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信息技術方面具有優勢是事實,但這絕對不應成為肆意監聽、監控他國,刻意指責別國進行所謂“黑客”攻擊的借口。當然,西方國家能否放棄舊思維,真正尊重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訴求,仍充滿問號。而要求技術先進國家主動“自縛手腳”,更是一種奢望。

  在此背景下,支持聯合國在解決網絡安全方面發揮領導作用,推動制定網絡空間行為準則,成為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案。而“監聽門”則為相關規則制定帶來動力。有報道稱,德國正與巴西合作,推動草擬一份有關保護網絡隱私的聯合國決議案。兩國可以借機把視野放寬一些,與其他國家合作,推動制定網絡空間國家行為規範,促使更多國家加入到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行列中來。

  今年早些時間,聯合國信息安全問題政府專家組的報告確立了和平利用網絡空間的總體目標及網絡空間主權原則。中國、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已向聯大提交了“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草案,為相關國際討論提供基礎。

  在此基礎上,“監聽門”或許能夠成為各國推動解決網絡安全和網絡隱私關切的契機,使信息領域的基本安全最終得以實現——這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有關規則的制定,應引起各方足夠重視並充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