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值得反思與警醒

http://www.CRNTT.com   2013-11-04 12:49:41  


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現場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訊/備受矚目的中國央視2013“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日前已落下帷幕。學者譚振江撰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有感》表示,這次大會不僅值得中國社會各界,也值得同為使用簡化漢字的新加坡有識之士的反思與警醒。
 
  備受矚目的中國央視2013“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筆者認為不僅值得中國社會各界,也值得同為使用簡化漢字的新加坡有識之士的反思與警醒。

  首先,漢字書寫顯露出的現狀令人堪憂。先說學生選手,雖然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準備,對於15歲的中學生來說,有些選手的常用詞語如“虔誠”、“緬甸”、“沉湎”、“莧菜”、“慫恿”、“奚落”、“肇事”等卻不能正確寫出來;當然也不排除差不多每場會有個別優秀選手能寫出“貔貅”、“尺蠖”、“裂璺”等筆畫繁複的詞語。

  再看從現場觀眾中隨機選取的“成人體驗團”,其正確書寫率很低:只有十分之三的人能正確書寫“癩蛤蟆”一詞,十分之二的人能書寫“熨帖”、“仡佬族”二詞,十分之一的能書寫成語“振聾發聵”……還有些常用詞語如“痙攣”、“婺源”、“儺戲”等竟無一人能寫對。至於記者場外市井抽樣聽寫的結果更讓人沮喪。“鱖魚”被寫為“鮭魚”,更有甚者寫成“桂魚”!

  不同於拼音文字,能讀就能寫出。漢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往往能讀不能寫;能寫不能讀。隨著電腦、手機等鍵盤化書寫手段的普及,筆和紙日益被疏淡,雖然高智能漢字輸入詞語遠比拼音文字快捷,但與此同時,每個漢字的字形結構被模糊化,書寫能力和水平也隨之在急劇下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