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三中全會前的“輿論戰”

http://www.CRNTT.com   2013-11-04 09:54:43  


 
  智囊團,尤其是那些參與"頂層設計"的智囊團,代表著次高層次的輿論權威。它們常常以集體、機構的名義對外發聲,顯示出相關研究人員的集體智慧、權威結晶和慎重表態。它們對外放出的口風更注重改革的內容和具體的細節,告訴除了高層之外的其他人士應該怎麼設想、前瞻三中全會的改革內容,而且為大家提供了評說、熱議的靶子,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近公布的"383方案""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的中國新一輪改革路線圖,就引發了專家、媒體、大眾的熱議。有關的改革思路、改革階段劃分、改革領域的設定、改革措施的技術操作,以及其中蘊含的改革困難性、漸進性、複雜性,都引起了專業人士的細致解讀。智囊團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研究成果,宣傳中央精神,同時積聚名聲,以期獲得詮釋高層政策精神方面的相關利益;另一方面期待擴大影響、獲得民眾支持,進而又反饋給"上面",獲得領導人的青睞,進一步達到獻計獻策影響政策之功效。

  專家,包括一定數量的學者型官員,在某一學科領域有著自己的發言權,代表著一般層次的輿論權威。他們常常在所擅長的專業領域前瞻三中全會的改革細節。例如,有的政治學科的專家說,三中全會必須抓住改革時機,注重政治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並以行政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以黨內民主制度的改革推動人民民主制度的有效落實,具體要在權力制約監督、民主法治、簡政放權、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拓寬民眾利益訴求渠道等方面有所作為。在此,這些專家還不忘做意識形態、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工作:一方面說高層有改革的勇氣、智慧、決心和改革的信號;另一方面又說政治體制改革阻力很大、成本很高、風險很大,因此要積極穩妥,要漸進式推進,不能太激進。

  當然,也有的專家會借機發出一些警示性的聲音。比如,有的專家說,當前的改革已經到了轉換的關口,已經到了必須觸動既得利益的轉折點時刻。如果不真正改革,不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不建立法治的市場經濟,就可能會喪失已有的改革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