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以開放促改革的國際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3-11-05 09:48:17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撰文《以開放促改革的國際經驗》指出,中國要通過建設自己的自由貿易區來增加國際競爭能力。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一句話,既要超越自己的經驗,也要超越國際經驗。既不能通過簡單地重複從前走過的道路,也不能簡單的照搬他國的經驗。中國只有通過更大的開放,實施升級版的開放政策,才能贏得新一輪開放政策的成功。詳論如下:
 
  中國要通過建設自己的自由貿易區來增加國際競爭能力。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一句話,既要超越自己的經驗,也要超越國際經驗。

  在國際範圍內,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很多國家也設立了自由貿易區、出口加工區等特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一樣。總體上說,那些接受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和實踐的國家和地區,特區的意義並不是很大,也沒有出現過像中國那樣大規模的特區建設。特區主要發生在像中國那樣的發展中國家,主要是為了克服現存體制對發展自由貿易(這裡指的是廣義上的,也包括投資)的阻力。中國的特區發展到今天,人們可以說,特區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開放,其真正的意義在於最終實現自由貿易。這個過程其實和西方的歷程相差不多。說穿了,特區是中國實現自由貿易的一個有效途徑。

  西方的發展和自由貿易分不開。自由貿易有助於發展,這是歷史的經驗。當然,發展既帶來人類所期待的價值,也會帶來人類所不期待甚至要避免的負面影響。人們經常對自由貿易作主觀的道德判斷,但實際上,自由貿易問題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無論人們喜歡是否,它都會發生。道理很簡單,發展需要開放,需要自由貿易。如果說,人類的很多自由價值例如宗教自由、社會自由、政治自由到今天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但經濟自由則因為一波接著一波的全球化而得以實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