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陳虎:三中全會實施八大新政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13-11-07 10:00:56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遭遇的重大瓶頸,已不是經濟本身的問題,而是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後派生的。沒有匹配的政治體制改革,解決不了“權力紅利”問題,解決不了“權力紅利”問題,無論經濟體制改革中如何做文章,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將面臨極大挑戰。

  比之過往,“習李新政”所面臨的困難前所未有。有些困難隨時還可能轉化為危機。

  中國實際上沒有什麼“左中右”,體現明顯的利益博弈痕跡,肯為思想意識犧牲的國人成稀缺資源,一些所謂的左派,將子女送到美國的動作,一點也不比右派差,一些所謂的右派,以圈子劃綫的傾向,一點也不比左派弱,中間派,也無非是更善相機而動。而刻意強化“左中右”,往往是一種互相牽制的政治統駕。

  改良的本質是執政者主動引領和推進法制,而釋放改革紅利的核心必須是削減權力紅利,假如此點在黨內外不能達成共識或強迫達成共識,之前所有改革功效最終會清空。

  “習李新政”的“高調反腐和整肅吏治”意在提升執政黨威信,“簡政放權和政府職能界定”意在提升執政黨效率,其努力和不易是明顯的,但由於關鍵問題積重難返,要打破既得利益壁壘,推動者本身風險極大,不僅要盡最大可能凝聚黨內共識,也須讓民間推動深層改革力量得到合法和正當釋放。

  明辨是非的淨化輿論可理解,但就此拒絕民間共振,單靠黨內博弈,深層改革面臨極大夭折風險。在人治向法制過渡時期,願意選擇接受真正為中國長治久安、肩負歷史使命的執政者引領,而不願意被迫陷入不得已的動蕩重來。

  時間不等人,利益平衡和討價還價要有邊際,否則,會斷送掉深化改革的最後時機,即便倡導必要的妥協和寬恕,也須大刀闊斧進行切割,沒有痛下決心的刮骨大手術,就不會有真正的中國新生,不改變形形色色潛規則,對後代的教育和精神傳承,會是無地自容的惡性傳導,他們的基本信仰和人生追求,亦將無魂可依。

  無論是革命還是改革,界定其真偽唯一標准是:民衆基本權益是否最廣泛得到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是否最廣泛得到保障。一切遠離以上目標的革命或者改革,都會演變成少數人剝奪多少人的游戲,都會演變成此專制轉換到彼專制的接力。

  中國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反複強調:不改革,死路一條。經濟體制改革是否成功,最終還在於政治體制改革是否成功。希冀中國再不走回頭路,以法治改變混沌,制度進化發酵於清萍之末,和平完成腐朽化神奇的促變,而對中國深層改革前景也無須過度悲觀

  “習李新政”在黨內凝聚了一批積極向上的力量,要相信真正共產黨人的存在,對胡耀邦先生雖有爭議,但就其高尚品格和無私行為而論,當為共產黨人的楷模。即便是普通的公務人群,同樣有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他們並不是“權力紅利”的主要得益者,不少人是被迫污濁中犧牲自尊,一個清晰的政府定位,一個真正德才者勝出的卓拔機制,是更多人願意接受的。公共知識分子仍有堅守人群,同時,網絡媒體的開放,更大層次彌補了公共知識分子的缺位。

  受過改革開放洗禮的民衆,大多是不願再回到過去的,而基於生存環境底綫的各種抗爭,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選擇移民還是滯留,除貪腐轉移範疇,不是愛國不愛國的判別依據;無論是劣根傳承的明哲保身,還是普遍的冷漠敵視,也不是國人本身排除不掉的東西,而是封建專制附帶的故意製造。

  對三中全會的期待,不是開出一劑包治百病的偏方,重點是旗幟鮮明的切割和擲地有聲的表達。日前,國研中心首次向社會公開了其為三中全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勾勒出一幅詳盡改革路綫圖。在此基礎上,更應拋棄繁雜,直白的向“權力紅利”進行宣戰,不僅純潔隊伍,而且,可以獲得更廣泛的民意援助,擺脫經濟下行和社會矛盾叠加可能引發的動蕩。

  有八大深層改革已刻不容緩,五年幹好功莫大焉。其它問題,都會逐步在此基礎上得到好的修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