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三中全會能否端出政改大菜?

http://www.CRNTT.com   2013-11-08 10:10:46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於澤遠的特稿《三中全會能否端出政改大菜?》,文章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能否端出政改大菜,推進長期裹足不前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消除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度阻力,將是外界評判三中全會是否如中共所說將“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標準。詳論如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能否端出政改大菜,推進長期裹足不前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消除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度阻力,將是外界評判三中全會是否如中共所說將“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標準。

  上月底舉行的中共政治局會議以及官媒近期的解讀顯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系統論述政治體制改革,其範圍之廣、力度之大有可能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來所僅見。

  需要說明的是,中共語境中的政治體制改革並非一些自由派人士期望的廢除或削弱中共一黨執政的地位,而主要是對政治體制中存在的政府過度干預市場、行政效率低下、權力缺乏監督以及司法不公進行修補和改良,目的還是維護中共一黨執政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共認為,它可以在維護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通過改革黨政體制中的弊端,達到依法治國,建立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目的。因此,三中全會將規劃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可能動搖現行政治制度的基礎,或者說不可能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說的“顛覆性錯誤”。

  同時,這次三中全會也不可能像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樣否定既有的政治路線。包括一些官媒在內的輿論為了突出這次三中全會的意義,將十八屆三中全會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提並論,恐怕有些厚今薄古。事實上,如果用一個詞概括中國過去35年的時代特征,那就是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放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否定毛澤東階級鬥爭路線的基礎上提出的新路線。從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今天的習近平,中共四代領導人都在遵循這個路線。鄧小平仍是改革開放名副其實的“總設計師”,習近平目前還沒有資歷和能力提出一條超越改革開放的新路線。

  但這並不意味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就端不出改革大菜。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推動市場經濟建設為中國帶來新一輪發展大潮之後,政治體制的僵化導致並加重了一系列影響中國進步的障礙和矛盾,包括政府過度干預市場、權力缺乏監督、腐敗高發多發、利益格局固化、財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等等。這些弊端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中國的發展成就,加劇公眾對執政者的不滿,還讓改革開放逐漸淪為紙上談兵。很多人甚至發出“改革已死”的喟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