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茉楠:新階段須創新經濟治理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10:41:18  


 
  再者,發達經濟體復甦給中國增長前景帶來壓力。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經濟復甦或滯後於發達經濟體系復甦。今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經濟復甦動能普遍增強,對中國形成新挑戰:一是由於2010年以來,全球經濟再平衡啟動,主要發達經濟體率先啟動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私人/公共部門“去杠杆化”和製造業“再工業化”等結構性調整措施效果初顯。二是發達國家掀起一輪自貿區談判潮,TPP、TTIP等高標準自貿協定,各國傾向於通過保護本土企業,爭奪有限市場份額,大打貿易保護牌,貿易保護主義形勢依然嚴峻。三是發達經濟體延續低利率和擴張性貨幣政策,超額流動性前所未有,自2012年5月以來,全球M2貨幣供應量迄今為止已經增加3萬億美元左右,增長了4.6%,而隨著美聯儲可能在明年啟動退出量化寬鬆,跨境資金“大進大出”將加大中國經濟復甦進程、貨幣政策操作以及結構轉型的壓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整體改革方案將影響未來至少10年的中國。但筆者認為,除了全面深化改革之外,新階段需要創新經濟治理框架,從需求管理轉向供給管理,這是取得 “短期與長期”,“周期與結構”之間“黃金平衡點”的關鍵。

  中國經濟增長仍有較大潛力可挖掘。未來5年,中國需以大力提高投資效率為中心,著手以下幾個方面改革:

  一是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取消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打破條塊分割、市場分割、切實保障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釋放市場投資主體活力。

  二是推進融資渠道市場化,為企業投資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通過發展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方式提高全社會融資效率。

  三是提高政府投資效率,發揮政府投資對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的重要推動作用。通過政府投資的宏觀導向作用,在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領域加大研發活動的資金支持,鼓勵官產學研金共建創新聯盟,促進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積累和企業設備投資改造。

  四是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範圍,促進民間投資更多進入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投資等領域,提高社會資金配置效率。

  作者: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013年11月29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