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伊核問題:半年之後怎麼辦?

http://www.CRNTT.com   2013-12-03 11:12:23  


 
  但這並不是說,奧巴馬和克里為了青史留名,就一味讓步。當然不是,如果那樣弄不好會成為美國歷史的笑柄。奧巴馬和克里都很小心,克里談到臨時協議時,這不是基於信任的協議,而是基於“可確認”的協議,就是伊朗的每一步行動,都會得到“確認”。克里還提到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話,“信任但要確認”,而且他更重確認。

  伊朗方面呢,也有達成永久協議的基礎。伊朗不是朝鮮,西方外交官也這麼認為。朝鮮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已經擁有核武器,不定時地搞試射,炫耀武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讓外界瞠目結舌之餘,也有些難以理解。但伊朗一直以來,都是說自己發展的和平核能。不錯,伊朗有能力製造核武器,斯坦福大學有專家說,伊朗技術和設備離製造核武器只有“幾個月或者幾個星期”之遙,但就是美國情報界在去年也有報告說,伊朗有能力製造核武器,“但他們沒有計劃去製造核武器”。更何況伊朗雖然算不上民主國家,但和朝鮮還是有很大差別。

  即便如此,從2003年以來,因為國際社會懷疑伊朗想製造核武器,所以不斷的要求檢查,伊朗在內賈德總統任內往往很強硬,強調擁有核武器的權力(但有這個權力並不意味著一定要造核武器),伊朗和西方關係僵化,不僅招致西方制裁,也招致聯合國制裁,在2006至2012年之間,聯合國安理會就通過八個決議,要求伊朗在核問題上合作,並且採取了制裁措施。

  這樣的僵局下來,對伊朗的經濟打擊很大。石油出口受限,金融受限,科技合作受限,對於伊朗的影響可想而知。普通伊朗人的生活也受到很大影響。有核武器固然不同,但經濟發展也是必須。有調查顯示,90%以上接受調查的伊朗人支持伊朗利用核能,但支持擁有核武器的卻不多。在臨時協議達成受,德黑蘭街頭接受採訪的伊朗人都認為這是好事,一名女青年說“高昂的藥品價格”是個問題,希望制裁解除後能好一些。這從一個側面能看出點民意。

  有這樣的民意,有與內賈德不同的總統,雖然有一些“強硬派”議員反對與西方妥協(歷史往往證明,所謂強硬派的觀點,雖然打著民族尊嚴的旗號,但對國家發展卻沒有益處),但伊朗政府和伊朗的最高領袖應該對達成永久協議並不反感。要知道,如果沒有最高領袖的首肯,在伊朗這個神權國家,總統和外長想和P5+1達成個臨時協議也不可能。

  從這些角度看,在未來六個月內,枝節反覆固然難免;以色列肯定很不高興,它一直擔心伊朗的“毛拉政權”借此喘息,然後發展處核武器,“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沙特也不開心,因為它不喜歡伊朗和西方和解,這樣自己在中東的地位就沒有現在這麼重要的;但總體看來,半年之後,伊核問題很有希望永久解決——當然,為了以防萬一,這種樂觀還是“謹慎”為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