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吳晗:棄學從政 身名俱滅

http://www.CRNTT.com   2013-12-14 15:10:07  


吳晗(1909-1969),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其所著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而被當權者殘酷批鬥,最後不得已在獄中自殺,家破人亡;“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訊/1968年3月,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市副市長吳晗被公安部逮捕。1969年10月11日,吳晗死在關押中。吳晗的妻子——引領吳晗棄學從政的袁震也被關進“勞改隊”,於1969年3月18日去世。袁震臨終前,對看管人員的要求只有兩個,一是想喝碗粥,二是想看吳晗一眼,可惜都沒能實現。

  騰訊文化學術風雲日前登載文章《吳晗:棄學從政 身名俱滅》:

  1920年代,吳晗還是個窮學生,在胡適和傅斯年的栽培下,他逐漸成為學術新星,然而隨著時局變遷,吳晗越來越不認可“讀書救國”,走上了街頭革命的道路,這成為他日後悲劇命運的伏筆。

  背景吳晗抗戰轉向 文革其身隕滅1965年12月21日毛澤東指出:《海瑞罷官》的“要害問題是‘罷官’。嘉靖罷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們罷了彭德懷的官。彭德懷也是‘海瑞’”。1966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在上海《文匯報》頭版發表,文中尖銳的指出《海》劇是一株“毒草”。

  如今很多國人在看到教科書上看到這一段文革序幕時,很難想象一出京劇的寫就與排演竟能牽累出中國歷史上最為駭人的十年動蕩。

  1966年3月毛澤東在政治局明確表態:“吳晗和翦伯贊等人是共產黨員,也反共,實際上是國民黨。”同時,毛又在上海說,吳晗發表那麼多反動文章,中宣部不管不問。1968年3月,吳晗被公安部逮捕。1969年10月11日,吳晗於關押中死亡,距姚文元的檄文刊發不滿三年。

  如果把時間倒回到1920年代,無人能夠想象在史學界頗有建樹的吳晗會以這種下場落幕。作為吳的恩師,《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篇初稿》記錄了1961年胡適對吳晗的一段回憶:“當年吳晗考取中國公學的時候……我很鼓勵他……他很窮,我寫信給蔣庭做隨時補助他幾十塊錢。抗戰期間,政府沒有顧到一般知識分子的生活,他實在太窮了,太苦了,才給(同)聞一多一樣的到那邊去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