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王會談”時機成熟兩岸都在舖墊氛圍

http://www.CRNTT.com   2013-12-19 10:21:18  


 
  實際上,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兩岸都在進行層層鋪墊氛圍的工作。從進行兩岸政治、軍事、外務等領域事務的民間政治對話,到王郁琦與澳門特首崔世安會面並互稱官銜,再到十月間在印度尼西亞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張王會”並互稱官銜,可說是“層層鋪墊,步步升級”。如果說,“APEC”場合是屬於張志軍、王郁琦分別陪同習近平、蕭萬長會晤的“偶遇式”會面,亦即僅限於“會”的話,那麼,今次王郁琦的訪問大陸並與張志軍會面,就將是進行工作會議,亦即“會談”,並商定兩個對口機構及其負責人的制度化聯繫及正式磋商的機制。其意義,就有如1993年的“汪辜會談”,並簽署了《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之後,就進行海峽兩會的後續性事務性協商那樣,在“張王會談”之後,由國台辦和“陸委會”的副主任/副主委級或局長/處長級官員進行正式商談。再進一步,就像2008年後,海峽兩會的會長/董事長親自上陣商談並簽署協議那樣,由國台辦主任與“陸委會”主委進行定期會談並簽署相關協議。當然,海協會和海基會仍將分別按照其章程的規定,繼續進行兩岸經濟性、事務性、服務性事項的協商並簽署協議;而兩岸帶有政治性質的事務的官方對話及協商,就將由國台辦和“陸委會”分別牽頭並協調各自相關部委/部會直接進行,亦即無須經過海峽兩會的“白手套”。這就是周志懷所說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間的制度化聯繫、互訪、正式磋商與會談將會隨之浮上台面”之所在,也是馬英九任命其心腹王郁琦出任“陸委會”主委的戰略意圖所在。

  過去,由於兩岸當局都過於死板地拘泥於“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都不願也不敢觸及政治性質的事宜,而只能是透過海協會和海基會的“白手套”模式,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及服務性的協商。這將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作者 富權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2013-12-17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