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09:34:14  


 
  央行利率具有有效的調節和調控作用,取決於三個因素:

  一是商業銀行自身是否完全是市場機制,即自負盈虧,有破產倒閉機制,如果商業銀行一出現風險和市場壓力,中央銀行就提供流動性保護,或者作為最後的貸款人出手援助,利率市場化就不完全,也不會對商業銀行形成壓力,利率市場化就是形式主義,為了市場化而市場化。

  二是社會形成了長期國債收益率曲線,而在中國要形成長期國債收益率曲線不容易,它需要社會相對形成了合理的平均利潤率曲線,如果行業利潤率差距太大,資金集中到少數部門,社會對國債收益率變動不敏感,就無法形成有效的長期國債收益率曲線。長期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形成,還需要社會物價相對穩定,並處於較低水平,如果物價波動太大,或長期物價水平過高,也難以形成有效的國債收益率曲線。

  三是商業銀行的生息資本必須頻繁大量交易。有專家認為,銀行每天交易的資本占銀行生息資本50%-60%才行。如果銀行生息資本交易不頻繁、規模小,其對央行利率就不會敏感。

  利率市場化後的資金價格

  文章稱,如果承認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也應該承認資金的價格是由資金的供求決定的,商業銀行的存款和貸款本身雖然也有資金供求,但是,這不是決定性的。社會資金的最終供給人和決定者是中央銀行,貨幣是中央銀行發行和印刷的,因此中央銀行的資金供求和資金價格才是決定市場資金價格的本源。當然,和商品價格波動因素複雜一樣,中央銀行的資金價格也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流動性狀況、經濟和資金結構、經濟增長速度、就業、國際收支狀況、外匯占款、物價水平等,其中中央銀行在不同階段關注的目標不同,對資金價格影響也會不同。

  中央銀行的資金供求決定價格到底如何形成?這好說不好做。

  實際上,央行的資金供求也只是影響價格波動,真正決定央行資金價格水平的依然是其他參照指標,尤其是社會平均利潤率和物價水平,而不是國債收益率曲線。在長期國債發行之前,中央銀行已經存在了,中央銀行的利率也已經有了,無論它調控的是央行自身利率,還是商業銀行利率,央行利率的參照系已經存在,而這個參照系是什麼呢?就是社會物價水平和社會平均利潤率水平。

  社會平均利潤率水平決定著借貸者的利率水平,商業銀行的利率不能把企業的利潤全部吃掉,中央銀行提供的資金也不能把商業銀行的利潤全部吃掉,因此,社會平均利潤率水平決定著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的利率水平;而資金一旦在社會形成供求,商業銀行吸收存款才能放款,商業銀行就必須考慮與存款人分享收益,整個收益的分享決定了存款利率必須低於貸款利率,而存款利率低於貸款利率的水平多少,需要考慮社會物價水平和存款意願、投資渠道、資金管理成本等。商業銀行考慮的這些因素,也是中央銀行的基礎利率必須考慮的。

  隨著市場的發展,中央銀行的利率決定不僅要考慮存款和貸款利率水平、物價水平,還需要考慮資產價格變化和泡沫,預防金融危機,保障金融穩定,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等。當國家債券市場產生以後,需要考慮國家債券的價格,因為國債也是從國家利益角度考慮問題的,央行利率原則上不能過分推高國債利率,增加國家債務負擔。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央行把基準利率降低到零,就是考慮不能增加政府債務本息負擔。

  由此可見,央行利率形成機制很複雜,但基本上應該遵循社會平均利潤率曲線、長期物價曲線、國債收益率曲線和資產價格曲線去考慮,有時候甚至要考慮匯率,但基本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前兩個因素,其他因素是後來增加的。當決定央行的基準利率因素多樣化以後,不同因素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情景下的作用不同。

  有時候抑制泡沫因素重,就提高基準利率,促進增長和就業占據主導地位,就降低基準利率,美國、歐洲救助危機則將基準利率降低到零,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亞洲危機國家則大幅度提高隔夜拆借利率。

  為了吸引資金和匯率升值則提高基準利率,有些國家則降低利率匯率升值,如2009年-2012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歐元區利率降低,匯率則升值。當這些因素的力量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時候,看哪個因素更重要,利率工具調節無效,則採用貨幣數量工具或其他政策工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