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再論馬、習會面的可能與時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1-27 09:10:45  


 
  相對而言,這比馬英九過去所說,馬、習二人見面還要創造條件,外界只見官方曖昧的態度,媒體的一再鼓吹及學者的呼籲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如果再把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去年12月25日於國民黨中常會後有關“APEC會議是(馬習會)適當場合”的談話一並納入觀察,就可確定台北已經擺明,就是想在今年的北京APEC年會上實現馬、習二人見面。台北已經出招,剩下的就看北京要如何加以回應了。馬、習會面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機會能有多大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其實,從兩岸幕僚層級出發,雙方當然都會研究馬、習二人見面的時機、頭銜、方式、地點、討論的議題等等,甚至還免不了一些政治的算計,務求把兩人見與不見的利弊得失,哪些可以談,哪些不能讓,國際的可能反應,在馬英九民意低落的情況下,是否應壓迫台灣做出更大的妥協與讓步等等全部列出,以供決策參考之用。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作業程序,但既然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本身就有極大的政治意涵,對國族的未來發展會有極大的影響,所以此事最後還是只能由北京最高當局,從戰略大局的角度出發,做出定奪。

習馬會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

  打個比方,對中共而言,胡、溫二人或可歸類為共和國的專業經理人,任內只要能夠維繫既有的局面,經濟能夠持續增長,國內外不出大事即可,遇到困難他們可能會採取回避,甚至妥協的態度,但對身為紅二代的習近平而言,天下就是他們父執輩打下來的,共和國的未來是他無可逃避的責任,權力集中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再加上習近平勇於接受挑戰,不怕險阻的個性,敢對有害國家發展存續的既得利益動手,甚至不惜得罪官二代、富二代,期待他在兩岸領導人會面一事上有些創造性的想法,不同的思維高度和戰略性的決斷或許並不為過。

  就目前看來,台北的上策是在APEC會上實現兩岸領導人的會面,中策是在APEC會前見面,然後再一並出席APEC經濟領袖會議,下策則是再另謀機會,安排雙方在第三國見面。可以理解的是,北京當然有其顧慮,比如說如果同意台灣最高當局出席APEC峰會,打破了過去與會各國的諒解備忘錄,萬一形成新的慣例,以後台灣再度發生政黨輪替,中國大陸將會處於一個相對困難的處境。不過若從大局出發,衡諸兩岸關係發展的經驗看來,其實歷史的發展有其自然規律,不隨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過去有些事情確實是過慮、多慮了一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