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依然處在升值通道

http://www.CRNTT.com   2014-02-06 10:29:34  


  中評社北京2月6日訊/日前新興市初幣遭受重創,南美、亞洲多個國家貨幣大幅貶值,顯示國際資金風險偏好下降,更加青睞避險資金。事實上,近兩年來,除中國以外的金磚國家,貨幣都出現了貶值情況,但由於經濟整體前景向好和國際收支順差,人民幣匯率仍處在升值通道。

  升值預期未結束

  中國證券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陳炳才文章分析,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遠未結束,這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人民幣名義匯率沒有達到匯改之前的水平。1994年匯改前,人民幣對美元為5.76:1,1979年為1.49:1,當前中國經濟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比那時更強,匯率升值有一定基矗應該說,人民幣升值以來尚未找到均衡點,往往是匯率升值和貿易順差並存,乃至遇到兩次國際經濟和金融危機期間,貿易仍保持順差,甚至出口超過預期增長,這說明匯率刺激出口作用在企業規模化生產、技術和附加價值提高以後,效用更明顯。

  第二,價格倒掛,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沒有結束。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價格改革,導致國內商品價格出現下跌。事實上,當價格實現完全市朝後,都會出現國內價格遠高於國際價格的情況。只要中國賣的產品,價格就低;中國買資源和產品,價格就上漲。無論買和賣,國內價格大多高於國際價格。這恰恰表明,過去匯率升值尚未能有效刺激進口增加市場供給來平抑物價。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的預期不會消失,當升值到能夠以充分刺激進口來降低國內物價,才可以說人民幣匯率達到了基本均衡,升值預期才會消失。

  第三,中國仍面臨通貨膨脹壓力,需要通過人民幣升值來平抑物價。2013年中國消費物價上漲2.6%,而貨幣供應量M2增長13.6%,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7.7%的水平,貨幣增長超過經濟增長的部分將成為潛在通貨膨脹壓力,如果考慮2009年以來貨幣供應量增長超過名義GDP的增長部分,未來通貨膨脹的潛在壓力更大。面對物價上漲,貨幣政策難以有效對治,只有匯率升值可以抑制進口資源和能源價格,通過刺激進口以降低國內成本和平抑物價。當然,由於物價上漲帶來出口成本提高,匯率升值幅度過大將影響出口,因此匯率繼續升值的動力受到抑制。

  第四,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外部壓力依然存在,尤其是美歐對人民幣升值的施壓策略沒有改變。2010年以來,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和金額有擴大態勢。2010年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為64起,涉及金額70億美元;2012年上升到77起,涉案金額277億美元;2013年1-8月,摩擦案件達到79起,金額超過了100億美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