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21世紀的政治秩序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2-11 09:46:06  


 
  從理論上說,大眾民主似乎實現了法國革命的政治平等目標。在操作層面,不管是怎樣的民主形式,人民永遠都成不了自己的“主權者”,人民只是獲得了選舉領導人的權利,很難自己行使統治權,人民的權利只是選舉出自己的統治者。哈佛教授熊彼特因此把民主定義為“精英之間的競爭”,精英之間的競爭為人民提供了實現各種政治權利的機會,包括言論自由、政治參與等。只有到了社交媒體時代,這種情況才出現巨大的變化。

  如果說民主是精英之間的競爭,精英共識可以說是民主的前提條件。精英之間有共識(共同的道德準則和水平、共同的意識形態、遵守共同的遊戲規則等),民主便可運作起來。一旦精英共識消失,民主便會死亡。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民主在發展中國家的情況更為糟糕。上世紀60年代,另一哈佛教授亨廷頓著《變革中社會的政治秩序》一書的主題,就是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秩序。秩序至為重要,但要建立秩序則不易。西方社會的議會政治到了非西方社會,往往演變成街頭政治和暴力。在發展中社會,各種條件例如缺乏階級、階層的妥協機制、沒有精英共識等等,經常造成無政府狀態(這一點本欄已有專門討論)。

  即使是在發達民主國家,大眾民主的生存和發展也開始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挑戰。在所有民主國家,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之間的不對稱已經造成了“弱政府”、精英共識的消失、政府和社會的對立,對民主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直接的威脅。

當代民主面臨威脅和挑戰

  當代民主所面臨的巨大挑戰首先來自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沒有政府可以宣稱自己擁有經濟主權,所有的經濟要素都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流動。同時,各國的政治主權則越來越強化,“一人一票”體制下,政府由人民所產生。前者意味著政府必須“親商”,否則資本流失,稅基就會越來越小;後者意味著政府必須“親民”,“一人一票”下,社會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兩者處於極端的矛盾之中。

  其次是現代產業結構變化所帶來的挑戰。現代產業,無論是金融業還是信息產業,都傾向於產生一個極小的富翁階層和一個極大的窮人階層。傳統產業所塑造的龐大中產階級,在現代社會沒有了經濟基礎;基於中產階級之上的傳統大眾民主,也失去了其往日的社會經濟基礎。因為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平等,掌握大量財富的極少數人,必然通過各種途徑來影響政治過程,結果造成一些學者所說的“一元一票”。一個國家的窮人越多,錢在政治過程中的作用就越大。

  再次,與全球化緊密相關的社會高度流動性,也構成了對大眾民主的挑戰。無論是高端人才,還是低技能勞工都在各國之間流動,閉關守國意味著死亡。但社會流動也產生了很多問題,最顯著的就是“本地人”與“外來人”之間的矛盾。民主意味著“本地人”,但全球化則意味著“外地人”。歐洲、亞洲都是這樣。這在移民國家表現得尤其顯著。這些國家大量的外來人口,在經濟上貢獻顯著,但不能享受政治權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