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14年流動性形勢不容樂觀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09:41:59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訊/2013年可以說是個流動性問題年。2013年伊始兩個問題引起了廣泛討論:一是融資規模增長迅速而經濟增速卻掉頭向下,人們質疑巨額融資是否有效進入了實體經濟;二是貨幣存量很大,人們質疑M2和信貸存量與GDP之比過高,有造成資產泡沫和增大未來通脹壓力之嫌。然而,進入二季度,市場出現了邏輯上極為戲劇性的變化,市場流動性迅速收緊。銀行間利率水平在6月首次出現了劇烈波動,並上攀至歷史最高水平;流動性狀況在7月份稍有緩解後,下半年又逐漸趨緊;繼而在臨近年末時,利率水平再度上升並又創出階段性新高,最終由央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才使市場稍事平穩。

  上海證券報發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文章表示,2013年中國市場流動性風險迅速且明顯地暴露了,這是2000年以來所罕見的,應該對之做出深刻反思。只有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才有可能開對藥方,對症下藥。

  融資供不應求是流動性問題的基礎性原因

  文章稱,2013年實際GDP增長7.7%,較上一年回落0.1個百分點,增速基本持平;全年CPI與2012年相同,均為2.5%;但貨幣信貸增速則都在放緩:M2增速由2012年的13.8%,降至2013年的13.6%,信貸則從15.0%降至14.1%。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信托貸款、委托貸款表外融資卻高速發展,2013年新增信托、委托貸款規模較2012年分別擴張了43.6%和98.3%。同時,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小幅上行,執行基準利率上浮的存款占比為63.4%,比年初上升3.66個百分點;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7.54%,比年初上升1.9個百分點。這些只是官方統計,事實上隨著信托和委托貸款利率的大幅上升,社會融資的整體利率水平明顯上升。與此同時,製造業、中小企業普遍感到融資困難,利率水平太高。

  上述狀況表明,2013年社會融資需求與貨幣信貸供給之間存在明顯供不應求的狀態。而且這其中還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問題,即融資平台和房地產通過信托和委托貸款等方式獲取了大量的融資,推高了利率水平,更加重了上述供求失衡的狀況。這是2013年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基礎性原因。

  增量結構顯著變化是流動性問題的重要誘因

  文章分析,從流動性創造的角度,信貸投放、新增外匯占款、財政存款下放是目前影響市場流動性的主要因素。按往年經驗,信貸投放是個常量,即每年信貸投放總量年初已基本確定;外匯占款是個變量,近兩年變化較大,對流動性有明顯的影響。在2013年,中國外匯占款在波動中大幅增長。一季度,外匯占款新增1.2萬億,較上年末大幅增長;而在二、三季度,新增外匯占款偏少,分別只新增3200億元和1292億元;但四季度又重返高位,新增規模達1.1萬億元,全年新增外匯占款高達2.78萬億,是上年同期的5.6倍。由於外匯占款出現了階段性的較大波動,增加了有關當局調節市場流動性的複雜程度,對調控的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財政存款基本是個常量,但在過去的一年卻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變成了變量,資金下放明顯低於市場預期。1-11月金融機構口徑的政府存款增加了2萬億元,對衝了貨幣投放的72%。與歷史經驗一致,2013年12月財政資金大量下放。在這一情況下,銀行體系資金一般趨於寬裕,央行也往往會進行回籠操作。但在2013年年末貨幣市場卻未見寬鬆,央行反而進行了多次貨幣投放操作。然而,即使扣除財政存款增加的因素,銀行業存款緊張問題依然存在。2013年1-11月,以金融機構口徑計算(存款中包括財政存款),新增貸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達74%,而扣除財政存款2013年這一比例高達89%。由於統計中的存款是個時點數,很大程度上是存款類金融機構在時間節點上通過各種手段和工具做上去的。因此,實際的行業存貸比應該早已超過了監管紅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