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竹立家:中國進入風險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14-02-28 11:23:20  


 
  第一個標誌,就是政府作為社會治理的中心,其威信和公信力在不斷下降。 一些政府機構或部門的工作人員胡作為、亂作為的現象及腐敗現象比較嚴重,甚至一些涉及民生的公共政策,與老百姓的願望漸行漸遠。這是一個嚴酷的事實,也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改革的事實。政府作為社會治理的中心,一旦公信力下降,那麼其社會控制能力或社會治理能力就在下降。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兩三年全國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很多,有些非常尖銳、有些非常奇怪甚至匪夷所思,但是都出現了。所以我個人認為,提高政府威信,是未來五到十年提高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和社會控制能力,保持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

  第二個標誌,就是現在中國的公共機構出現了有組織的不負責任現象,不是個別人,是有組織的不負責任。

  把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個人化這種現象相當嚴重。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是負責任的依法行政的政府。但是我們的一些公共機構普遍不負責任。當然這個有好多原因,包括與公共機構內部的組織機制、績效機制、責任機制、懲罰機制不健全有關。但這種狀況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象。可以說,能不能建立一個對國家民族負責任的政府,是我們改革成敗的重要環節。

  第三個標誌,就是我們現在學術界出現了“理論的不在狀態和現實的不在場”現象。 主要表現是理論不是關注現實,而是環顧左右而言它,或自說自話自言自語,或大話空話假話連篇,對現實的改進毫無補益,可以說,建設時期的社會主義還沒有形成一套穩固的理論體系來指導社會主義的改革實踐。我們似乎只有一個人用真理性的語言講話,其他的人都是為這種真理性的語言做注釋。所以社會主義國家一個大的問題就是理論的經常不在狀態,我們社會主義要發展要穩固,首先是理論基礎要穩固,如果我們忘記這一點,我們的社會主義發展就會失去方向。

  我們好多學者在研究中國問題、改革問題的時候,往往把“現實系統的排除在外”。他們不關注現實,比如,一些人批判西方國家過度福利化,認為中國要吸取教訓,不能搞太多的福利化。但我們的問題是現在還沒有變成福利國家,西方是過度福利我們現在是福利不足。我們的孩子教育到位了嗎?我們的醫療到位了嗎?我們的社會保障到位了嗎?沒有到位,差得很遠。所以,研究問題要從現實出發,不能人雲亦雲。

  改革必須以人民群眾為主體,過去30 年,我們之所以取得經濟上的巨大成功,是人民群眾參與到市場裡面去了,通過制度的有效設計,每個人都發揮了自覺性和主動性。未來的改革,特別是未來30 年的改革,要真正實現社會公正,我們就要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動員人民群眾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社會管理體制、社會政治體制的建構中來。所以我一直在強調這樣一個觀點,就是未來30 年我們必須“以公正為中心重構改革話語”。如果說過去30 年我們是以經濟為中心構建改革話語,那麼未來30 年必須以公正為核心重構改革話語,這是我們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就是要搞公平社會,我們富裕以後怎麼辦?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過去我們是把蛋糕做大,現在必須考慮分蛋糕問題了。無論你願意不願意,這是制度發展的邏輯和歷史發展的邏輯所決定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