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的“南中國海新政”會帶來轉機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3-04 10:32:52  


 
  第三、拉塞爾在國會聽證會中含蓄地提到,南中國海島嶼與沿岸國位置的遠近應該成為主權合法性的思考依據;中國不應該把那些離自己那麼遙遠的海上島礁和島嶼視為是自己的合法領土,而這些島嶼和島礁離東盟國家更近。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美國的同情心和南中國海島嶼歸屬的法律基礎之間存在著更需要“澄清”的差距。距離遠近從來不是國際法認可的海洋領土歸屬的依據。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爭端,馬島離阿根廷多近、離英國多遠。但當時的里根政府堅定地支持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維護英國的馬島主權。南中國海島嶼的主權歸屬與地理位置的遠近不應該有直接的關聯,這同樣是在南中國海主權爭議緩和與解決進程中需要“澄清”的事實。

社會精英認為奧巴馬對外軟弱

  奧巴馬的外交政策目前在美國公眾、媒體和智庫中廣受爭議。很多美國社會精英認為奧巴馬的對外政策軟弱。無論是在敘利亞問題還是在伊朗問題上,包括今天在烏克蘭的國內騷亂問題上,奧巴馬政府都難以有所作為。和伊朗的日內瓦協定、想要通過談判迫使德黑蘭放棄追求核武器念頭的做法,在美國國內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不少人為白宮喝彩,認為日內瓦協議打破了伊核僵局,總比今後可能不得不再度進行預防性軍事打擊要強得多;但許多共和黨人堅決不認為伊朗會放棄核武器計劃,美國國會內部要求繼續增強對伊朗制裁的聲音和勢力有的是。

  2月27日的《華盛頓郵報》刊文甚至評價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只能得“F”,就是不及格。然而,美國今天的政策精英看准了美國財政開支緊縮、製造業需要振興和就業機會需要投入更多政府支出的現實,認為今天奧巴馬政府收縮干預行動的力度和範圍、轉向重點“盯防”涉及美國重大戰略利益的地緣政治對象的做法是明智的。國務卿克里最近也在中東之行中嚴厲批評了有人指責美國實行“新孤立主義”的言論,提出美國外交並不是有人指責那樣已經墮入成了“窮國外交”。

  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對中國持續發難,說到底,體現了奧巴馬政府今天外交的一種總體外交考慮:就是要穩住局勢、收縮干預、卻必須做到重點盯防。換句話來說,就是要在美國今天認為戰略利益最為重大的亞太地區、面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中國政策越發“咄咄逼人”的勢頭,美國的政策應對不是“退”、而是要“進”,要勇於干預、對中國的行動直接作出美國的反應,由美國直接來把控局勢。美國的“南中國海新政”,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延續。

  奧巴馬政府的“南中國海新政”,會把南中國海的主權爭議和緊張局勢拖入到一個可能更加不確定的新階段。短期來看,由於受到美國的支持,菲律賓會繼續扮演在南中國海問題上阻擊中國權益主張的“急先鋒”的角色。3月31日之前,菲律賓正式向聯合國海洋法仲裁委員會提交“九段線”非法的訴訟狀已成定局,聯合國海洋法仲裁委員會的仲裁程序也將正式啟動。但菲律賓目前的做法,並非只是依靠聯合國海洋法仲裁。由於有美國做靠山而越發變得有恃無恐,菲律賓目前的對華政策不僅傲慢、而且非常具有挑釁性。

  從阿基諾總統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將中國說成希特勒時代的納粹德國,到菲律賓武裝部隊司令指責中國南中國海主權主張都是“廢話”,馬尼拉現在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十分好鬥。2月25日,菲律賓將黃岩島劃入其西部軍區管轄,揚言必要時要“採取軍事行動”。奧巴馬政府的“南中國海新政”看來難以讓南中國海緊張局勢降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