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年花7萬上“土豪”幼兒園值不值

http://www.CRNTT.com   2014-03-03 12:12:57  


到底有沒有必要花錢上“好”的幼兒園呢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浙江慈溪一家幼兒園年費7萬的新聞引發網友們議論。有人表示很羨慕,也早有人許多人在問,到底有沒有必要花錢上“好”的幼兒園呢?

  ■ 不值的一面:幼兒園、興趣班開發不了大腦,搞不好還帶來混亂

  三歲前對大腦發育來說最重要,幼兒園也好,托兒所也好,代替不了父母的位置

  《中國經濟周刊》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中國的天價幼兒園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在北京甚至有十幾萬一年的。而其實不光是幼兒園,中國的不少家長也有給孩子上各種早教培訓班的狂熱,投入不菲。當然,一大原因是認為幼時是開發智力的好時期,不能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其實,神經生物學等學科的研究早就表明了,在生命的頭三年對腦神經的發育是最為重要的。而不管是生理環境還是情感環境都非常關鍵。所謂的生理環境是什麼呢?比如說,在這一時期,如果孩子大量地接觸到尼古丁、酒精等物質,是會影響腦神經發育的。當然,打好營養膳食這樣的基礎就更不用說了。父母的關愛對孩子腦神經的發育影響也很大。比如,父母經常給予孩子正確的視聽感官刺激,有益於孩子大腦發育。所以國外的研究發現,不管經濟條件怎麼樣,家裡有一些玩具,並且父母能夠參與並傾注於孩子的遊戲中,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非常有益的。這裡面少不了的就是對父母的培訓與支持,例如延長育兒假等措施。而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是很難被替代的。

  上幼兒園確實可以促進孩子一些重要能力的發展,不過許多天價幼兒園方向錯誤

  那幼兒園到底有用嗎?當然是有的。幼兒園對於開發孩子早期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是非常有用的。前提是幼兒園老師能夠帶來系統的對孩子的照顧和關愛,以兒童為中心進行互動教學,而不是灌輸知識為主。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曾經做了一個關於17個國家和地區的幼兒教育研究。有一些很有意義的結果,比如說,在所有國家中,4歲時就進入以自由活動為主的幼兒園的兒童,與進入預先學習如算數、識字這樣的幼兒園的同齡人比,在7歲的時候語言文化成績要高得多。而教師的文化程度與兒童7歲時候的語言水平呈現出正相關,班級大小、教材的數量、種類則關係不大。認知能力則是這樣的:在自由活動為主的幼兒園,兒童4歲時候與成人之間互動得越多,則在7歲時的認知水平就越高。可在那些自由活動較少的地方,則是負相關。

  不過,幼兒園小學化的風氣似乎有點刹不住車。幼兒園確實還有一個重大的作用就是讓孩子能夠更為平穩地過渡到小學教育中。這講究的是幼兒園和小學系統的一個銜接,相互關聯的一套課程在許多國家都在使用,而不是說要把小學的課程先搬到幼兒園去上一通。有可能孩子一開始成績會不錯,可是這樣讓孩子重複低效的學習不正是打消他們學習的興趣嗎?

  此外就不得不提雙語教學的問題,這個“土豪”幼兒園就是半天時間用中文,半天用英文。家長們似乎都相信,孩子越早接觸英文越好,而以往的記者調查就發現,英語教學成為高檔幼兒園的必備,甚至有幼兒園要請菲律賓的生活老師,理由當然是英語不錯。很遺憾的是,這樣的教學其實是有問題的。在香港教育局提供給家長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中就寫道,幼兒的母語發展比學習其他語言更為重要。這是因為,語言和思維關係密切,更是幼兒思考和理解的基礎,掌握好母語的溝通能力,才能有效地學習和思考。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有專門的著作強調母語的意義。事實上,很多國家都存在多種語言的問題,而學者們的觀察都是,把母語作為主要授課語言,然後再學第二門“官方語言”的效果會更好。因為孩子會把自己在母語學習中掌握到的技能很自然地用到其它語言的學習中去。而著急的結果可能是讓孩子覺得混亂,反而什麼都學不好。

  ■ 值的一面:找個靠譜、負責的幼兒園確實也不是件容易事

  家長們認為天價幼兒園安全、負責,所以起碼花錢買個安心

  一位把孩子送去天價幼兒園的家長首先就提到了安全問題。幼兒園用IC磁卡,並且進行圖像對接。其次,則是負責,家長第一天去接孩子就拿到了一張紙,“一天大便幾次、小便幾次,午覺睡沒睡,哪些地方有進步,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好,都寫得很清楚,讓我對寶寶的行動一覽無遺,心裡有底。”

  幼兒教師可以說是幼兒園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但是整體來看,確實有待改進,2008年中央教科所組織的“全國11省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教師不願意或者勉強從事幼教工作,教育行為水平堪憂。把孩子送進“土豪”幼兒園,的確有著花錢買放心的意義。畢竟有段時間,幼師虐童這樣的新聞曾經席捲全國。

  此外,安全問題也的確是令人擔心的一個方面。曾經發生的幼兒園暴力慘案雖然是極端個案,但是對家長們的心理作用不可小覷。除此之外,類似於意外傷害、食品安全等擔憂也確實存在。所以,以往的報道就發現,家長對於“檔次低”的幼兒園很不放心。

  那麼,家長們的擔心多餘嗎?也不是。近年來,光是兒童被遺忘在校車內窒息而亡的事件就發生過不少。再舉個例子,前不久濟南的一個男童被幼兒園的伸縮門夾住了頭,不幸身亡,幼兒園的門前安全問題引發當地熱議。後來有當地的記者就去隨機探訪了幼兒園的保安監控狀況,公立的都合格,而部分民辦幼兒園則在攝像頭的安裝等方面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中國一些公立幼兒園條件很好,但是難進。於是有需求的家長們當然就轉向提高“優質”服務的私營幼兒園了。花錢買“放心”,也是人之常情。這類幼兒園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 要說最值,優質幼兒園教育對弱勢群體意義最大,恰恰這是短板

  幼兒園教育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社會弱勢群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兒童早年經歷將為以後的所有學習奠定基礎。而在說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時,有一個投入總體回報率的問題。在美國的一個長達40年的追蹤研究中,接受過1-2年優質學前教育的兒童對比沒有接受過的,學業成就更高,再追蹤下去,就業率和犯罪率更低。等追蹤到40歲的時候,投資回報率已經達到了1:17.07。這樣一個投資回報率經常被用來說明幼兒早教的重要性。不過,這個著名的實驗有一個背景,對象是123名出身於低收入非洲裔家庭的美國兒童。從中可以看出,優質的幼兒園教育其實對於貧困群體或者說社會弱勢群體的意義更大。也的確如此。舉個例子。也是美國,學者們研究過貧困與語言能力發展的問題,結果發現4歲的時候,職業家庭、工人家庭、領取救濟金家庭裡,兒童聽到的單詞量是不同的,依次減少。而這對幼兒會有極大的影響,會妨害到孩子語言發展和交流方面的成長。所以,問題就是怎麼為孩子創造一個語言豐富的環境。這時候,優質的幼兒園教育就尤其重要了。

  也是因為這樣,幼兒園教育也是一種對弱勢群體的救濟,更迫切地需要教育公平。因為幼兒時期,孩子的成長非常迅速,且這時期的影響會貫徹到一生當中,但是這一時期的孩子是最脆弱的,貧困、暴力、被忽視等因素的毀滅性影響,往往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而早期的干預能夠給兒童提供更多擺脫貧困的機會,投入小、回報大,很有意義。

  而現在的問題恰恰是這部分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被忽視得比較嚴重

  和出生在條件不錯家庭的孩子們學這學那不同,很多出生在貧困家庭或者出生在比較一般家庭的孩子能夠得到的學前教育往往質量不高。這裡面有投入不夠的問題。根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2》計算,各級財政投入只占民營幼兒園收入的3.1%。而民營幼兒園卻肩負了了全國一半多一點的幼兒園在園兒童的教育,這還是整體情況,農村的情況更為糟糕。而通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比較富裕的家庭尚且需要買“安全、可靠、負責”這些教育品質,可見它們在普通幼兒園的匱乏。

  人們常常爭論幼兒園到底應該是市場化還是應該公有化,被當作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來提供。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結論是,私營部門採用市場方式的參與可以確保教育服務更有效地發揮作用。然而事實證明,旨在改善嬰幼兒教育服務水平的純市場手段只對有支付能力的特權階層有利,政府必須使用補充的融資手段確保貧困兒童和弱勢兒童享有平等就學機會。而在2010年開的首屆世界幼兒早期保育與教育大會,所制定的全球新的行動議程就叫“莫斯科行動與合作框架:構築國家財富”,在這個會議上,許多國家的一個共識就是,市場化的學前教育對教育公平無裨益,也保證不了教學質量。

  所以,對於有實力的家庭來說,上好的私立幼兒園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需要更新一些觀念,真正讓自己孩子能受益,而不是花了錢買混亂。而對於貧困、弱勢群體的孩子,由國家來提供優質的幼兒園教育更是非常迫切的。


  □ 結 語

  上“土豪”幼兒園確實是一種教育投資,無可厚非。只是,這裡面包涵了一種對幼兒受教育內容的錯誤理解,需要指出,以免很多家長花了錢卻買不到真正需要的高質量教育。在它的背面,則是另一種極端,本來最需要優質幼兒園教育的孩子們卻往往被忽視。

  來源:騰訊新聞評論《今日話題》201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