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烏克蘭危機是台海危機測試?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09:54:08  


 
  對於當上總統後馬上就打“第二次車臣戰爭”、第一次卸任總統時又打格魯吉亞戰爭的普京來說,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並不能圓他“大俄羅斯夢”的背景下,還有什麼比以軍事手段為牽引,幹一件實現個人理想和維護俄羅斯“核心利益”相重叠的事兒政治收益更高呢?

  進一步直接說,1994年烏克蘭獨立時克里米亞俄語人口請求回歸俄羅斯聯邦,而當時的總統葉利欽並沒有接受,隨後葉利欽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敗走。那麼,考慮到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地緣等因素,普京目前的做法,至少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政治收益與成本相抵在他的天平上是個正數。

  說到這兒,那位記者忽然像想起了什麼似的問:這次烏克蘭危機可以說是一次對未來台海危機的測試嗎?我說:兩者相似的地方是都牽扯到美國。美國與烏克蘭沒有雙邊防禦條約,但美國與台灣有35年前出台的《與台灣關係法》。而且台灣問題作為中國的“核心利益”從法理上說比克里米亞之於俄羅斯更名正言順。其實,目前美國借助美日同盟重塑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兵力部署,恰恰也是基於將軍事手段作為政策工具、支撐《與台灣關係法》的一種現實性操作。在這個意義上看,台海危機一旦爆發,中美雙方的回旋餘地必然會比美俄雙方在處理烏克蘭危機中更小。因此,我們也不妨通過觀察美俄在處理烏克蘭危機過程中雙方出牌的微妙之處,進而了解實力有差距的大國在進行“核心利益”與“非核心利益”博弈時的“心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