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挑戰與希望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09:02:16  


成思危:從當前看,中國十年內有三個最大的挑戰。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訊/中國經濟的增長周期性,根據我們做的分析,在1986年以前基本上是五年一個周期,以後基本上是十年一個周期,最近這個周期是從去年開始的,大概是到2023年結束,我們改革開放以後第一個經濟周期是一個中高速、波動性比較大的周期。第二個周期是2002至2012年,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周期。最近這個周期應該是穩定的中高速增長周期。在這個周期里面,大體上會平穩地保持在7%至8%的增長。但是既然是周期,它也會有上升和下降的階段,分析預測,大概是這個周期的高點可能是2019年,在2019年可能達到9%的增速,但是2019年以後,大概增速會下降。2023年,增速可能在7%左右,整個增速在7%至8%之間。

  文匯報發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文章分析,從當前看,中國十年內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有三個最大的挑戰。

  環境是這十年最大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環境。現在大家都感覺到它的嚴重性,這個問題實際上是由於上一個周期我們的高速發展,超過了自己潛在的能力,所以這樣就帶來了很多環境的“債務”。最近我們做了一個2010年的環境成本的計算,2010年的環境成本占GDP的12.5%左右,雖然有所降低,但是還是高於當年GDP的增長。環境成本高於GDP的增長實際上對環境負債,這個債雖然是隱性的,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子孫後代,這樣是不可持續的。現在的霧霾天氣等等,可以說是大自然、環境對我們的報復。

  恩格斯在1886年早就說過,“人們不可以過渡陶醉於對大自然的勝利,對於每一次的勝利大自然都報復我們。”上世紀60年代雷切爾•卡遜生在《寂靜的春天》書中指出農藥對環境的危害,此後不斷地有這種報告發表,上個世紀80年代聯合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但是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真正落實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這十年最大的挑戰就是環境,也就是這十年我們一定得想辦法來改善我們的環境,降低我們的環境成本,這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一個民生問題。

  中央很重視,下了決心,也是拿出了相當一部分財力來應付這個問題。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天能解決的。因為要解決北京的霧霾問題,你就得解決能源結構的改變,減少煤的應用,增加天然氣、石油,增加新能源的利用。但是從我們國家來看,現在煤占整個比例的70%,天然氣、石油占20%,儘管有一個很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計劃,但因為我們國家太大,所以即使到2020年,我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也只有從90%左右下降到85%,形勢仍很嚴峻。

  中國能源結構的彈性系數大概是0.7,換言之要保證7%的經濟增速,就需要4.9%的能源增長速度,所以這種情況下認真地調整能源結構是治本之策。

  我們要減少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儘管我們盡量想辦法限制汽車的增長,但是汽車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可以限制,但是總量還是在增長,北京的情況比較的突出。反過來說就是要提高燃油的標準。原來汽車的柴油是國一標準,硫含量是500個PPM,按照國外歐美的標準是10個PPM,也就是我們一輛車排放量是人家50輛車的成本,當然提高標準就要提高成本,這個成本主要讓生產者負擔,那我們的消費者也要負擔,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把污染問題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