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想移民?準備好對付“移民後遺症”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12:19:16  


 
  一位回流國內定居的朋友,每三個月出境一次,“旅行”成了他生活的常態,儘管這張護照可以走遍世界150多個國家,但回國就為多掙兩個錢的他還得選擇最經濟的路線——香港。就因為手里那張加拿大護照,這些年是不用算在加拿大的居住時間了,在自己家卻要天天掐著點兒過日子,遠不是傳說中的那種來去無牽掛。即便不用算在加拿大的居住時間了,但每年四月報稅的季節還得回到加拿大去報稅,作為這個國家的公民畢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切斷之後將來一旦你回去居住了又是一堆麻煩等著你。還有房子的麻煩事,冬天得有人給你鏟雪,一年四季還得有人幫你除草,沒人居住卻要年年給政府繳納高昂的地稅。這個朋友說一年到頭被兩個國家的種種細節搞得快人格分裂了。

  候鳥的生活也不是別人眼中所艶羨的那樣,越到老後遺症越多。超過四十歲以上,長途飛行就開始變成一種煎熬。就是頭等艙中的富貴鳥也一樣要面臨倒時差的折磨,年齡越大越經不起這種折騰,而且不久前就已經有人因為這種遷徙、奔波命隕溫哥華。那些現在在國內打拼、籌劃著老了以後回溫哥華安享晚年的候鳥們,很多連身份都沒有了,多病多災的老年是可以承受得了加拿大高昂的醫療費用呢還是可以經受得住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回國就醫呢?一家兩制的移民家庭,老到飛不動的時候,一個人的社會福利全部在加拿大,一個人的社保、醫療等等全部在中國,牛郎織女的日子難道還要持續下去嗎?到那個時候,在哪裡居住、誰來陪伴誰將是一個更加現實並兩難的選擇。

  鑒於新一代移民的這種頻繁遷徙中的諸多不確定性,移民國深感這些移民對當地經濟貢獻遠遠低於預期,對當地社會的融入程度和適應性也差強人意。2011年,加拿大政府一刀切了30萬技術移民,當時有媒體形容是“哀鴻遍野”。震驚之餘很多已經拿到移民“入場券”但還在國內糾結“去,還是不去”的人,不再每天在加拿大華人移民論壇中反反覆複地問那些過來人“自己的狀況到底適合不適合去那裡生活” 了。因為他們突然發現了這張“入場券”因為緊俏必須珍惜了,至於那場子里的戲是否真的精彩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浪費了這個入場的機會。2014年,被指責為“只認錢”的加拿大政府再次舉起六親不認的刀切了6.5萬投資移民。這回是富人頭上動刀,動靜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這下不是“哀鴻遍野”而是“沸反盈天”,國內、國外的媒體跟著熱鬧,喊著打官司的有錢人還在和加拿大政府分庭抗禮、連連叫板。這是一個從“入場券緊俏”到“禁止入場”的質變,場外的人不論是排隊等候的還是壓根兒就是遠遠觀望的都急眼了。其實場子還是那個場子,就因為關了門,仿佛場子里的戲更精彩了,人人都想擠進去一看究竟。

  實際上,那些已經入場的人們面對這場人生大戲的諸多無奈和求解無解的情況,相比國內的人們面對霧霾、食品安全、子女教育有著只多不少的糾結。習慣了這山看著那山高的人們,對面山頭上的人兒真的不比你幸福更多,那裡的美好多半是你心中的海市蜃樓。(2014年04月16日08:41作者:一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