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經濟發展遠沒到悲觀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14-04-17 09:18:41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訊/16日統計局公布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根據之前披露的經濟運行數據,市場普遍對一季度經濟發展持悲觀態度,多家機構預計GDP增速或低於7.5%。市場整體情緒趨於悲觀,金融市場信心嚴重不足。

  經濟真有那麼差嗎?

  搜狐財經發表前瞻網分析師馬燃文章表示,儘管今年的經濟增長放緩是大家共同的預期,但是之前披露的經濟數據依然讓很多人大跌眼鏡。難道經濟真有那麼差嗎?只能等數據出來才能斷定。但是,中國經濟表現或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從出口和投資情況看,至少沒有表現出極度悲觀的情況。

  從出口來看,3月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下跌6.6%,進口更是大幅下跌了11.3%。這是中國出口連續第2個月下跌,而2月的出口跌幅更加誇張,跌幅達18.1%。但是,中國進出口數據經常受一些投機性活動影響,而且3月中國石油進口同比增加8.3%,而各港口的貨物吞吐量一直處於高位,這表明中國的工業生產和進出口活動或許並沒那麼悲觀,進出口數據很可能失真。

  從投資來看,2014年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17.90%,房地產開發累計投資同比增長19.30%,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分別下降3.3和3.5個百分點。但是,3月的社會融資額卻超出了預期,融資規模從2月的9387億元增長了兩倍多,至2.07萬億元人民幣,這是自2013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這表明中國投資活動有所增大,3月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很可能超預期。

  我們應當抱有信心!

  文章認為,在外部環境不佳、內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今年經濟發展放緩是合理的,並且在市場之前的預期範圍之內。倒是市場的反應讓人頗為意外,仿佛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末日,股市的反應更是多少有些“神經質”。

  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我們似乎養成了“高增長依賴症”。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經濟發展必須符合增長規律,超常規的發展總會結束,中國經濟總會回到正常的軌道。

  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實際產出已經回落到了7%-8%的增長區間,這是長期的趨勢。尤其是在改革推動的關鍵時刻,既要求改革穩步推進,又要求經濟快速增長,顯然是不現實的。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信心問題是:大家對經濟高速發展的模式習以為常,當經濟開始轉型時,都不知如何是好,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嚴重不足。也正因為如此,當1-2月的經濟指標表現不樂觀時,各種政府刺激的小道消息甚囂塵上,似乎大家都有一個篤定的預期:一旦經濟增長下滑,政府就會救市,就會重啟經濟刺激。

  但是,市場顯然過於一廂情願了,明顯低估了中央改革的決心。被市場臆斷為“微刺激”的政策不過是早先的按部就班,擁有大規模的刺激空間的中央政府就是按兵不動(按照“十二五”規劃的目標,鐵路、機場、公路、油氣管道等建設速度都低於規劃,但中央絲毫沒有加大投資建設的意向)。而最近在博鰲論壇,李克強更是明確表示“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

  誰也不能否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轉型的陣痛期,陣痛持續多長?陣痛的影響有多大?沒有人能夠確定。但是,能夠確定的是,我們正走在正確的方向。因此,我們能夠確定現在比過去好,而未來一定比現在好,那麼我們就不應該對現在悲觀。姑且將現在理解為黎明前的黑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