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投資仍應充當經濟增長主要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14-04-28 08:46:32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訊/近一段時間來,中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調整經濟結構,即擺脫對出口和投資的過度依賴,將消費作為新的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但是2013年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不降反升。

  中國證券報發表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文章稱,如果要保持到2020年前每年7%的增長目標,那麼不得不繼續將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從2007年之後,淨出口就失去了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僅僅依靠消費也無法保證經濟維持較高的增速,因此,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的轉變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儘管中國投資/GDP比率仍是全球最高,但人均資本存量仍然較低。2011年中國的資本存量/GDP比率約為245%,與日本相近。因此,中國仍然處於資本積累的過程。的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中國在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環保和醫療保健等領域仍有巨大投資需求。高企的國內儲蓄率為投資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

  文章分析,中國的家庭消費僅占GDP的36%,而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達到51%。消費/GDP比率下降的水平可能被誇大。

  第一,房屋成交量的爆炸式增長導致官方統計數據失真。中國從1998年開始改革住房制度。新房成交量從幾乎為零到2012年的5.3萬億元,相當於GDP的10.1%。由於官方統計顯著低估了設算租金,從而導致消費/GDP比率的時間序列人為失真。事實上,消費/GDP比率的下降的確與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同處一個時期。

  第二,中國較高的個人稅率導致許多民營企業家漏報瞞報收入,為了少納稅,他們將大部分消費報告為企業投資。個人所得稅在稅收總額中所占比例很小,也是收入漏報瞞報的另一佐證。

  第三,服務業也存在漏報瞞報現象,意味著服務消費也存在漏報瞞報。

  由於官方估算的消費數字過低,因此僅依靠消費代替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期望不太現實。

  更重要的是投資回報率下降。根據測算,中國的增量資本產出比率(即新增投資對應產出增加的比率,比率越高,投資效率越低)從2007年的2.9增加到2012年的6.3。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