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日緊張關係趨向緩和的現實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4-04-28 09:21:31  


 
  目前無論是中國的經濟放緩和外貿下滑,還是日本的“安倍經濟學”魔力不再,都使雙方領導人看到對方經濟實力和龐大市場,對本國經濟的重要支撐作用。中日繼續忽視對方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所具有的巨大經濟能量,是不符合本國實際國家利益的。

內外條件改變推動關係改善

  東亞產業鏈的整合,早已把中國和日本這兩個製造業大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在經濟和產業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如果雙方想要在國內經濟上擺脫低迷不振的局面,就需要進一步改善彼此的政治和經濟關係,為東亞經濟進一步整合創造良好的制度性因素。過去一年,中國對日本貿易和投資均出現大幅下跌,這無疑不利於兩國國內經濟目標的實現。鑒於兩國領導人都已成功樹立強勢的執政風格,在國內擁有較高的民眾支持度,因此雙方高層都感覺可以適當放軟身段,從本國切身的經濟利益出發,調整和對方的關係。

  今年影響東亞局勢的一大地緣政治因素,來自於東歐的烏克蘭,該地區急劇惡化的政治與安全形勢,以及俄羅斯同美國、歐盟等在此問題上的博弈、較量,間接影響了東亞的國際關係。對美國而言,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而並入俄羅斯,是俄羅斯赤裸裸侵犯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結果,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必須對俄羅斯進行強力反擊和制裁。

  可以看出,烏克蘭危機以後美國的全球外交和安全戰略重點,集中轉向俄羅斯和烏克蘭,對東亞事務的介入有所減弱。鑒於烏克蘭事態的不斷發展,還將刺激美國採取更多制裁俄羅斯的行動,美國並不希望其他地區,尤其是東亞地區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因為那樣將牽制和分散美國希望集中在東歐的外交力量。

  出於此種考慮,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近期分別訪問了日本和中國,表面上看是為了安撫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東亞諸國,以及向中國施壓,實際上更大程度是為了給不斷升溫的中日緊張關係降降溫,緩和東亞的安全局勢,避免這一地區出現衝突升級,吸引美國過多的安全和外交關注。

  哈格爾首次參觀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向外界發出信號,美中軍事交往和安全關係雖然受到諸多問題困擾,但雙方都有急切修補這種關係的需求,在短時間內美中都不希望看到東亞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溫。中國軍方此次向美方高官開放航母這樣敏感的大型戰略型軍事裝備,除了顯示中國不斷強大的軍力之外,也希望借此舉打消美方疑慮,改善中美軍方之間因為一系列敏感事件的發生,而亟待修補的關係與信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