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當前中國經濟穩增長保下限壓力加大

http://www.CRNTT.com   2014-05-03 09:19:31  


 
  二、從國內看,經濟結構轉型和體制改革正在將以往經濟增長中浮誇的GDP和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益的GDP排擠掉,使得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下來了,增長質量上去了。

  在社會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兩高一低”產業淘汰將擠掉GDP增長中的粗放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向海外轉移也將使GDP減少一部分。同時,政府為了防止金融風險,實際上採取了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這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今年以來為了應對影子銀行或金融風險實施去杠杆化政策,控制信貸投放,使得信貸資金在基層顯得偏緊。有許多中小企業明顯感到資金吃緊,資金缺口多在50%以上。另一方面是受既有金融體制限制,信貸資金在宏觀面、虛擬經濟、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里面循環,很難傳遞到底層,傳遞到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手中。防止金融風險去杠杆化,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給經濟增長帶來了影響。

  另一方面,當前實體經濟經營困難並沒有根本緩解,特別是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運行,社會資本投資實體經濟意願在下降,製造業在產能過剩壓力下投資增長速度在下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自主增長動力不強。信心不足,需求不旺盛,產能過剩,成本上升,金融支持不足,公共服務缺乏等,都制約著實體經濟增長。當前,在實體經濟層面,企業家對經濟形勢的感覺與宏觀層面的觀察有較大差別,這與企業目前遇到的發展難題沒有得到根本緩解有直接聯繫。

  從以上情況看,今後三個季度經濟增長不會太高,當前我們面臨的形勢不是要防上限的問題,而是穩增長、保下限的問題,穩增長保下限的壓力在加大。

   文章提出,穩增長、保下限的幾點建議:

 年初,我們確定的宏觀政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信貸政策組合;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宏觀政策應該進行預調和微調。

  第一是財政政策應向積極寬鬆轉化。寬鬆就是說在消費沒有大的增長情況下要增加公共投資,這些公共投資應該用於經濟增長中短板制約方面,特別用於制約城鄉居民消費的公共設施方面。在今年財政收入增長幅度不大前提下,適當再擴大一些債券發行規模,用於保障住房、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貧困落後地區交通設施、重大水利設施、節能環保、社會事業建設等領域。

  第二是,宏觀政策應該向私人消費方面傾斜。比如說八項規定出來後,超常規的公共消費壓縮下來了,能不能考慮調整工資,通過這種工資調整把資金導向到私人消費領域。還有,財政能不能對低收入群體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並適當地提高財政對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補助標準。現在中央對中西部地區城市的非正規就業居民和農民滿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補助55元,東部地區是27.5元,建議對中西部地區的補助標準可以提高到100元,東部50元。每月給55元養老保險,沒法保證他們過上體面的養老生活,給100元也達不到體面的標準。把錢補助給窮人,最能帶動消費,因為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高。而且,窮人最容易滿足,政府應該用“小支出”換“大穩定”。這是加法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