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伊朗因工期慢取消中石油合同?

http://www.CRNTT.com   2014-05-04 10:27:38  


 
  制裁還帶來另一個後果,那就是,伊朗國內的物價上漲得太快,想要控制成本就更難上加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拖延就是一種靜觀其變的保守戰略,甚至是種施壓手段

  內外環境都很嚴峻的情況下,中國石油公司把項目進行下去,虧本的可能性也很大。有了3區塊的經驗教訓自然更投鼠忌器。於是,拖著靜觀其變就是一種戰略選擇,起碼不至於投入太多之後血本無歸。甚至也是一種施壓的手段。

  因為制裁等關係,除了中國等少數國家外,大部分外國石油公司已經全線撤出伊朗。這就意味著中國公司有博弈的話語權,因為伊朗本身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石油資源開發。這時候,盡早退出高風險項目,並且施壓讓伊朗方面修改合同,剔除一些對中國石油公司非常不公平的條款就是很自然的選擇了。比如,難開發的南帕斯氣田就被拖著,而據2012年媒體報道,中國很可能退出這個氣田,伊朗方面可能會為中國置換別的開發風險較低的區塊。

然而,現在情況出現了變化,中企連拖的底氣也變弱

  隨著伊朗新總統上台,制裁開始鬆動,西方油企可能重返伊朗

  在昨日,伊朗的電台網站上有這樣一則新聞:《各大石油公司已做好準備在伊朗進行投資》。內容為,伊朗伊斯蘭議會能源委員會副主席阿裡-瑪爾維說,鑒於伊朗在過去幾個月中政治交流的進展,歐洲許多大型石油公司其中包括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和法國道達爾宣布,準備投資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這條新聞中還提到,“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周三宣布,已經將伊朗南部南阿扎德甘油田的發展計劃交給了伊朗承包商。”也就是,中國石油公司開發合同被取消隱晦地出現在了其它外國石油公司要進軍伊朗的新聞稿件中。因此,拋開大的政治經濟背景來談合同取消問題是不可能的。

  原來,伊朗新總統肩負著帶領伊朗擺脫經濟制裁的承諾上任。隨後雷厲風行地採取了很多措施去和國際社會表達和解姿態。尤其是在去年11月,伊朗與美、英、法、俄、中、德六國簽署了第一階段的協議,同意凍結核計劃的部分舉措以換取放鬆部分制裁。同時,伊朗方面也力邀石油巨頭們返回,並準備對“回購合同”這種方式進行修改,給石油公司更多的獲利空間。

  所以伊朗方面目前很有底氣取消合同,並且希望反過來對中國施加壓力

  可以說,在制裁期間,是中國一家獨大,甚至有人說中國油企是西方石油公司因制裁逃離伊朗最大的贏家。然而,當制裁出現了鬆動信號的時候,伊朗方面也馬上開始行動,有底氣宣布中止和中國的合同。實際上就是一種平衡和博弈,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例如伊朗石油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馬吉迪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中國企業的工作質量有時較低。他說,如果投資禁令取消,中國企業將需要展示自己如何與對手競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