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5-10 10:05:24  


 
  第五,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巨大,使這種合作變得越來越不可能。最大的問題就是戶口,北京的戶口只能和上海對調,和天津都不能對調,更不要說河北的中小城市了。這種戶口所帶來的優質公共資源的福利化供給,會使大量的其他資源和人口,為了享受這種福利,偏向於向北京集中。2008年以後,北京的招商引資為什麼具有絕對的優勢?就是因為有福利供給的特點,使這些資源更多集中到北京。2008年到2010年這三年,北京年均人口增長80萬,和它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有直接的關係。

  行政主導易導致“虛化”

  文章指出,在這個體制下研究京津冀一體化,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知道現在研究京津冀一體化不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是要更多強調市場化資源的配置,但是在以行政為主導的時候,原來的協作變成了還是“保北京”,就使整個一體化的概念變虛了。

  挑戰之一,到底是“保北京”還是促進協同發展?京津冀和長三角、珠三角不一樣,上海的工業對長三角、對浙江、江蘇形成強烈的輻射,香港服務業的輻射則帶動了珠三角商業的發展。可是北京對周邊缺乏輻射能力,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北京對自己轄區內都缺乏輻射能力。所以我們看北京郊區的鄉鎮企業比天津、比浙江、廣東差很多,因為北京工業很小,而且管制得非常嚴。在這個前提下,怎麼樣發揮對河北、對天津的輻射作用呢?

  挑戰之二,天津和河北在發展中還有強烈的同構性,都是發展工業。只不過河北以民營為主,天津發展水平要高一點,已經跳出了鋼鐵工業一家獨大的趨勢,發展多元化的現代工業企業。

  挑戰之三,市場關心的和我們研究所關心的完全是兩碼事。前幾天傳言說“保定要成為政治副中心”,一下子把保定房地產價格大幅度抬高了,我想這是中央不願意看到的。河北制定京津冀一體化的時候,更希望通過北京優質資源外移,以幫助河北解套,他們在過去三年大拆大建過程中走了一些不正確的發展路徑,搞了一些生態城,由於後續沒有資源的供給,這些生態城面臨“鬼城”的危險,於是想著能不能通過一體化把資源給唐山、廊坊等地,使這些新城重新起死回生。

  難點在優質資源配置

  文章認為,對中央來講,制定京津冀一體化政策,要面臨以下幾個具體的問題。

  第一,北京到底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一體化?因為霧霾、交通擁堵……把這些都歸結於人口過度膨脹,就通過人口外移和控制人口的方式緩解“城市病”嗎?這個是要進一步去考慮的。當這個城市有足夠多優質資源的時候,一定會有大量所謂的中低端資源的配套。白領、企業總部的老板,包括大量的高檔飯店,需不需要服務員、需不需要清潔工人、需不需要快遞、需不需要保安、需不需要保姆?可是這些人,他們去購買東西是會到大商場、超市,還是去和他們收入水平相近的小飯店、小零售商、小市場呢?這就是所謂低端產業的來源。當城市有大量精英人士聚集的時候,會需要更多的服務。以排斥人口的方式來緩解北京城市壓力,進行京津冀一體化,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案。北京還有一系列中低收入人口需要充分的就業來支撐。

  第二,很多人提出把北京優質資源外移,我想應該從增量優質資源上考慮。制定一個政策的時候一定要想每個人的選擇。大量的優質醫院、教育資源是不會遷出的。所以優質資源增量放緩進入北京應該是一種措施,新增的一些總部、大學新校區是不是考慮不要集中到主城區?可以分布到北京的郊區,或者到與河北交界的地方去。即便解決了增量,人口還是會繼續向北京市區集中,市區有這麼多的優質資源,它還會承載未來城鎮化的人口。只不過放緩了增長速度,給未來改善基礎設施提供了時間。放緩增長速度應該是一個主前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