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印度選出了一個政治強人——莫迪

http://www.CRNTT.com   2014-05-20 11:23:34  


 
強勢外交?

  毫無疑問,印度選民選擇了一位政治強人。有人稱莫迪與美國前總統里根相似,因為他倆都是從邦(州)崛起的地方強人。有人稱莫迪與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相似,因為他倆都堅信市場經濟,同樣地對官僚主義不予容忍。還有人說,莫迪與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相似,因為他倆都有凌駕於政黨、政府、甚至國家之上的獨裁傾向。更有另版比喻,稱莫迪是“印度的普京”,“印度的安倍”,等等。

  然而,印度輿論並不擔心莫迪會把印度引向極端政治和專制統治,因為他們對印度民主制度對權力的制衡能力充滿信心。不過,敏感的國際媒體已提出一個問題:莫迪上台後,印度的外交政策是否會走強硬路線?有的不無擔心,有的不無期待。

  巴基斯坦有理由擔心。從歷史上看,印巴關係實質上就是南亞次大陸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關係的延伸。莫迪從小參加“國民志願服務團”(RSS,一個具有極端主義傾向的印度教社會文化組織)的訓練,年輕時成為這個組織的宣教員。雖說此次大選莫迪主要得益於“古邦模式”,但選民中的“印度教情結”也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因素。確有莫迪的支持者在選戰中放言:“讓反對莫迪的人卷起鋪蓋去巴基斯坦吧!”也有穆斯林政治領袖針鋒相對:“讓投票給莫迪的人投海去吧!”可以肯定,巴國民眾對莫迪當選的反應會相當負面,莫迪也會對辛格總理時期的對巴政策進行某種調整。

  還有,在印度和美國,都有一批人希望印美關係終將演變成“聯手制華”的同盟關係。在曼莫漢星時期,他們失望了;現在,他們把希望寄托在莫迪身上。但他們很有可能再次失望,因為:第一,美國對莫迪制裁十多年,莫迪至少不便一下子撲進美國懷抱;第二,2008年國大黨執政時與美國簽署的“民用核能合作協定”構成印美新型關係的基礎,但那時人民黨是反對黨,曾竭力反對,現在即便找台階下也需要時間和機會;第三,當前印美在貿易、尤其是藥品專利等方面矛盾不少,將其釐清需要有個過程;第四,最重要的是,中國對發展與印友好關係意願明確,可信可靠,印度新政府應該會認識到,如果以“中國威脅論”為基礎制定對華政策,必將限制印度的戰略選擇,不符合其自身長遠利益。

  筆者對莫迪今後可能的對華政策取謹慎樂觀態度。之所以謹慎,因為中印邊界問題懸而未決,雙方對實際控制線某些地段的走向認識不一,容易發生所謂的“越界事件”。好在自去年“帳篷對峙”事件之後,雙方加強了邊境管控機制建設,邊境局勢有望保持穩定。

  另一方面,之所以樂觀,是因為莫迪的經濟思想與中國的發展模式較為接近,他曾多次訪華,重視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當前印度經濟面臨的最主要任務是,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擴大製造業規模,而這兩項恰都是中國的強項,因此,與中國合作所可能獲得的收益將是難以替代的。

  (作者毛四維是中國前駐印度和巴基斯坦外交官  來源:聯合早報2014年05月20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