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普京按下俄烏關係複位鍵?

http://www.CRNTT.com   2014-06-06 10:32:08  


 
  真正觸動普京靈魂的是,歐洲能源消費與俄羅斯脫鈎的前景。歐洲是俄羅斯油氣資源主要的出口市場,如果歐美鋪設跨大西洋的天然氣輸送管道,那普京手中的天然氣之“矛”就遇到了一堵盾牌一樣的墻。正基於此,中俄天然氣談判談了十幾年沒有結果,今年意外簽單,而且價格更接近於中國的要求。若不是烏克蘭危機,普京哪能“吐血甩賣”呢?

  烏克蘭危機成功地攪動了歐亞大陸,乃至全球政治的格局,普京也體驗了一把做大國的感覺。但是對地緣政治極為敏感的普京卻在拿到克里米亞之後就準備收手,其原因在於若將兩州並入俄羅斯,那普京就徹底失掉了烏克蘭,那歐美對峙的前線一下子就從波蘭和烏克蘭邊界向東推到了俄烏邊界。精明的普京不會做賺了芝麻,丟了西瓜的買賣。所以普京不會阻礙烏克蘭大選,因為這也是一個就坡下驢的機會,大選結束之後,莫斯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與基輔進行談判了。果不其然,大選一結束,莫斯科就承認基輔政府的合法性,雙方在柏林舉行了雙邊談判。

  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曾說,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歐亞帝國。沒有烏克蘭的參與,普京的歐亞聯盟也只是個空殼。與基輔新政權保持緊密聯繫,以增強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影響力,才真正符合俄羅斯的利益。烏克蘭選舉結束之後,俄烏之間就舉行了天然氣合同的談判,這也是俄烏關係正常化的征兆。烏克蘭會默認克里米亞入俄的現實,雖然在口頭上不能承認這一事實;而俄羅斯也準備默許基輔對東烏克蘭“叛亂”各州動用武力。

  現在俄烏之間在“戰略”問題上採取了默認不語的姿態,而爭論的焦點集中於技術性問題,比如俄烏之間的談判是雙邊的還是多邊的,俄羅斯要求單獨與基輔談,反對第三方介入,其實也就是讓歐美靠邊站,而基輔則要求以多邊形式來談。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天然氣價格以及烏克蘭的欠款。半年前普京願意出150億美元“購買”基輔親俄的承諾,現在波羅申科只要不親歐就是普京的勝利,付出點兒金錢又算什麼呢?波羅申科擔任外長期間曾說,“我們的主要方向是歐洲,但俄羅斯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戰略夥伴。”這一判斷現在依然沒有過時,要重整支離破碎的烏克蘭,波羅申科需要將已經獨立的兩州拉回來,無論使用和平手段還是武力都要得到莫斯科的首肯。

  俄烏關係確實到了一個新階段,而普京對烏克蘭外交的焦點不再是克里米亞或者頓涅茨克,而是基輔,最低目標是基輔新政府不是仇俄或者反俄,最高目標則是將俄烏關係恢復到危機前。

  作者:孫興傑 任職於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  來源:2014年06月06日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