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巴西人為什麼“不歡迎”世界杯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13:44:22  


北京奧運部分場館在後來處於荒廢狀態
 
  具備典型代表意義的,還有2022年的冬奧會申辦。此前這次冬奧會主辦權的爭奪一度非常激烈,但德國的慕尼黑和瑞士的達沃斯先後因公眾投票反對放棄了申辦。隨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波蘭的克拉科夫,又先後分別因對開支的擔憂和民眾的反對退出申辦。在剩餘的4個申辦城市中,挪威的奧斯陸由於得不到強有力的政治支持已經產生了退出的想法,而烏克蘭的利沃夫則被普遍認為會因為國內局勢危機而退出。這樣一來,參與申辦的城市就只剩下北京和阿拉木圖,而按照慣例,進入最終競爭的城市應該有三個。

  要知道,德國、瑞士、瑞典、奧斯陸都是典型的發達國家,也大都不缺乏舉辦大型賽事的經驗,連他們都紛紛放棄,可見大型賽事舉辦權已經不如以前那麼搶手。

  夏季奧運也同樣如此,去年東京申辦2020奧運會成功,但民眾支持率還不到7成。多年申辦奧運會未成的美國儘管想在2024年卷土重來,但內部爭論也非常之大,當華盛頓向美國奧委會提交申請時,許多經濟學家都表示“舉辦奧運會絕對是一筆超級不划算的投資。”

  不僅是奧運會,其他很多大型賽事同樣有遇冷跡象。例如土耳其和韓國政府分別表示不會補貼F1賽車,因此兩國都被取消了位於該國的賽事;2019年大學生運動會最終只有一個申辦國;2020年歐洲杯本打算交由一個國家主辦,現在變為讓歐洲不同國家的城市聯合主辦,對單個國家的影響大為減少。

  原因在於,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要求和風險太高

  國際體育賽事管理公司I Trust Sport的創始人羅蘭·傑克就大型體育賽事遇冷的現象評論稱,“全世界所有政府似乎都得出了同一條結論,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要求和風險太高。”

  他提到了兩個理由。首先是預算透明成為多數國家的潮流,當人們紛紛開始關心舉辦一次大型運動會會用掉多少錢時,人們往往總是難以忍受不斷飛漲乃至超過預算的成本。因此,這成為了申辦大型賽事的主要阻力。

  另一個理由是對於很多體育賽事,電視觀眾在減少,因此主辦方得到的收入也變少。原因很大程度在於數字電視的衝擊。以前奧運會這種綜合賽事還能讓全家老小聚在一起,相對冷門的賽事也會有人觀看。而在數字電視時代,人們想看什麼項目就進入付費頻道觀看,大型綜合賽事的吸引力有所降低,贊助商願意付出的價格也就減少。因此加大了大型體育賽事的主辦風險。

  去年華盛頓打算申奧時,美國經濟學家反對的理由就是“不划算”——蒙特利爾市政府因奧運會債台高築,花了三十年才最終將債務還清。奧運會不僅沒有刺激或拉動當地經濟,反而成了當地經濟發展最大的累贅——這個例子被反覆提起。華盛頓市長Vince Gray也對此也抱有疑慮。他曾以訪問北京作為例子表達了他的看法。當他看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建成的鳥巢體育場目前一片荒涼,並未得到充分使用,卻需要每年投入不少資金來不斷維護時,他就認為,這給華盛頓的申奧敲響了警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