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正視“趕超發展症”

http://www.CRNTT.com   2014-06-15 10:44:48  


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使用激素和興奮劑。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訊/若要用一個詞來概括中國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會選擇“趕超發展症”。這是一個新詞,其意是超越發展階段和潛在經濟增長率,追求過快過高增長,而形成的經濟增長病症。“趕超發展症”與“貧困陷阱”相對應,前者是過快超前發展的病症,後者是不發展的病症。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文章表示, “趕超發展症”的主要特征是:經濟增長速度過快;經濟運行效率偏低;通貨膨脹較嚴重,資產價格較高,經濟泡沫較多;資源能源消耗較多,環境破壞較重;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創新動力不足;產業結構偏重(重化工業),產能過剩嚴重,區域結構失衡;貧富差距較大;“政府企業化”,考核GDP導向,依賴刺激政策,偏好經營土地和城市等。

  趕超發展難道不好嗎?不能籠統地說趕超發展不好。後發國家或地區既有“後發劣勢”,也有“後發優勢”,可以利用先發國家或地區的經驗,減少摸索成本,利用知識“外溢效應”等,獲得比先發國家或地區更高的增長率,實現一定程度的趕超發展。但是“後發趕超”也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越發展階段,不能持續超過潛在增長率,不能超出資源環境的承受力,不能製造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不能長期扭曲經濟結構,不能過度負債等。若超過了這些限度,就會產生“趕超發展症”。就如一個生物體生長一樣,可以有較快的生長,但依靠激素生長過快了,就成了一種病症。

  文章指出,中國已出現了“趕超發展症”的部分症狀。如經濟增長速度過快,1979—2012年GDP年均增長9.8%,遠高於世界同期年均增速2.8%,高增長持續時間和增速超過了經濟起飛期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2002—2011年GDP年均增長更是高達10.7%,遠超世界同期3.9%的水平。我們不僅要看到高速增長的成績,也要看到其背後的代價和問題。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2002—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從41%提高到72%,因出口而增加的外匯儲備從2864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3116億美元,增長了11.6倍。流動性釋放過多,資產價格偏高,2002—2012年,新增貸款從2.7萬億元增加到8.2萬億元,M2存量從18.3萬億元增加到97.4萬億元,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快速持續上漲,超出了大多數城鄉居民的承受力。資源消耗較多,環境破壞較重,2002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和產量分別是108413萬噸和110732萬噸標準煤,2011年分別達到239286萬噸和246931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9.2%和9.3%,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凸顯,出現大範圍持續霧霾現象。同時,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社會貧富差距較大、地方政府負債較多等“趕超發展症”也很明顯。目前,中國正面臨消除和解決上述“趕超發展症”的挑戰。

  文章分析,“趕超發展症”是如何形成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