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韓聯手戰略意圖 站在韓國角度才能看清楚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09:33:02  


 
  韓國不希望美國離開,即使將來朝鮮半島統一後,面對日本和中國的強大國力,同樣有理由相信韓國希望美國繼續在朝鮮半島存在。韓國的歷史經歷,讓其認為自己是大國政治的受害者,大國力量對比的變化往往帶來災難。上個世紀中國衰落,日本崛起的結果是韓國被殖民。二戰後美國和中國的崛起導致朝鮮半島的分裂。保持大國力量平衡的思維,將會繼續支配韓國的外交戰略。

  第二,韓國看待韓日關係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受制於歷史問題,另一方面則服從於安全戰略考量。日韓關係正常化以來的歷史已經證明,後者決定因素大於前者。其一,韓國與美國結盟,美日又是同盟關係,這個結構關係讓日韓處於准同盟關係的狀態。從安保決策者的角度來說,發展日美韓三邊安全關係符合韓國利益,因而對於日美同盟強化,韓國不一定很強烈反對,當然美國的鼓勵也很重要。問題在於,歷史問題讓三邊同盟遲遲不能推進;其二,面對中國的崛起,也不難想象韓國會產生其安全利益,同日本有相重合部分的看法。同時,在朝鮮問題上,中國似乎更加關心半島穩定,而美國又呈現出相對實力下降趨勢,借力日本的想法也不奇怪;其三,儘管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在歷史問題上,韓國一直試圖通過一次性方式徹底解決。那些認為在歷史問題合作基礎上建立中韓准同盟的看法,需要進一步觀察。現任總統的父親樸正熙總統,正是日韓關係正常化的核心人物。

  穩健嫻熟的中國外交實踐

  中國外交的決策和實踐者,則對中韓關係有很理性的定位和期待,此次圍繞習近平訪韓的一系列外交實踐,體現了中國外交的穩健與嫻熟。

  第一,近期美國強化同盟網絡以及日本修改憲法解釋的話題,在此次中韓首腦外交中被規避。中國清楚看到了韓國與美日兩國關係的結構特點,不讓韓國感到為難,並且減少對美國的直接刺激。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問題,美國已經公開表示支持,在這種情況下讓韓國在中韓聯合聲明裡表態不僅不合適,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中國完全可以在即將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內,與美國人討論。

  第二,中韓雙方沒有在聯合聲明提及歷史問題,不讓日本有中韓聯合反日的印象,但也及時傳遞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和今後中韓合作的可能性的信號。中韓雙方在附屬文件中,寫入共同研究慰安婦歷史,這是對日本就“河野談話”調查的反應。同一天,中國歷史檔案館宣布,每天在網上公布一名日本戰犯的口供證詞。這些都是對日本明晰的信號。

  第三,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中國對朝鮮傳遞了信號,同時又避免使其感到過度孤立。2013年2月,朝鮮進行了核試驗,12月張成澤被處決,這些不可能不影響中國的判斷。中方在首腦會談中還提及“支持南北朝鮮改善關係,最終實現朝鮮民族自主和平統一”。與此同時,日本與朝鮮在北京舉行日本人被綁架問題的局長級會談,而且取得了十幾年來罕見的進展,中國至少為日朝的這次磋商提供了便利。這意味著中韓外交緊密,並不直接意味著對朝鮮和日本的孤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