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項目依賴症”阻礙經濟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4-07-17 09:05:35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訊/儘管“調結構”早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旋律,但是,對地方政府來說,對大項目的依賴卻揮之不去。據報道,在上半年經濟數據即將發布之際,各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與往年一樣,均對下半年加快大項目投資尤為重視,地方領導甚至為此密集拜會相關部委,請求大項目提前動工。

  新京報發表財經評論人楊國英文章稱,客觀而論,對於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適當上馬一些大項目,比如高速公路、鐵路等,以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配套,還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對於一些已經審批並已上馬的大項目,為了保持投入的穩定性,避免項目爛尾造成“沉沒風險”,請求提前動工,也可以理解。但是,地方政府如此密集的大項目“跑部公關”,還是令人極為憂心,這說明地方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慣性思維仍然沒有改變。

  一直以來,在地方政府的眼中,大項目都被視為地方經濟的“定海神針”,投資上馬大項目,不僅可以確保地方經濟增速的不掉隊,而且地方主政官員還能將其視為難得的政績。

  文章分析,大項目真有這麼神嗎?雖然,不可否認的是,大項目往往因為投資規模大,對地方經濟的短期刺激極其明顯,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一些地方政府花大力氣送地、送錢補貼、送政策引進的一些大項目,除了表面有助於拉升地方GDP外,對地方經濟的整體帶動效應,其實並不明顯。

  而對於經濟較發達地區來說,當下不僅沒有上馬大項目的必要,甚至也已沒有上馬大項目的空間,因為大項目一般以“鐵公基”為主,以江蘇省為例,在上一輪2009年投資刺激的助推下,區域半徑並不大的江蘇省,其13個地級市甚至建有9個民用機場,但時至今日,卻僅有一個機場運營處於“微利”狀態,其他均為虧損。

  值得思考的是,在地方債務規模持續高懸之下,地方政府是否還應急切上馬大項目?據去年國家審計署公布的《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比2010年增加4410億元”。以今年計劃重大項目投資高達1.2萬億元的湖北省為例,其梳武漢市截至2012年6月底債務餘額已高達2037億元,當前債務率高達190%。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