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應從威尼斯沒落中吸取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14-07-25 09:14:36  


 
  與此同時,威尼斯也發展出一套法律和執法框架以支持貿易進行,其重要性絲毫不遜於貿易合同的建立。

  威尼斯《商人法》(The Law Merchant)應運而生,成為後世公認的現代商法基石。威尼斯將遠航商人之間的糾紛交由行內人開庭裁決,及時、直接地滿足了商人的需要。

  經濟的開放和競爭,加上因貿易致富的新貴家族崛起,都推動威尼斯的政制愈趨開放。

  1032年和1172年是威尼斯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年份。 1032年,世襲的總督制被取締;1172年,威尼斯成立了理事會議(Great Council),成為政治核心權力來源。

  理事會議由公職人員和貴族組成,每年還會提名100人作為新成員。會議有權提名總督(古時威尼斯的領袖),並且對其權力進行制約。

  其時,威尼斯的政經制度已趨開放、包容、並且極具競爭性,致令威尼斯商業和海上軍事力量出現爆炸性增長,金融創新層出不窮,例如現代銀行的雛型就發軔於此。

  但是,繁榮的表象之下也有暗流湧動。每一批通過“colleganza”或類似的經濟制度致富的新貴階層,都會試圖擠壓舊權貴的利益和經濟成就,進而挑戰其政治權力。

  於是,理事會議的舊權貴精英忍不住想把新貴拒之門外,威尼斯的衰落便由此開始。

  1297至1298年,威尼斯開始走向“封閉”(La Serrata)。理事會議逐步停止吸納新成員,僅現任成員及其家族能夠入選,變相形成世襲制度。

  被拒之門外的新貴階層奮起反抗,但很快受到壓制。他們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合作,一是被打壓。

  政治封閉之後,理事會議進而實施經濟封閉政策,對“colleganza”這個曾經令威尼斯走向繁榮的偉大制度下達禁令。但其實這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受益於colleganza合同的是新貴階級,而新貴階級正是傳統勢力致力消除的對象。

  到了1324年,威尼斯的貿易被國有化,個人必須支付高額稅賦才能參與貿易。海上長途貿易成為貴族的專利,但隨著傳統貴族愈來愈少,威尼斯的沒落也由此開始。

  威尼斯本可以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開放、包容、具競爭性的社會,卻因這個政治決策的轉變而走上經濟衰退之路。時至今日,威尼斯的經濟幾乎完全依賴旅遊業。

  威尼斯未能成為貿易和經濟制度的先鋒,如今只能用匹薩、冰淇凌和彩色吹制琉璃吸引外國遊客。當年的經濟強國,如今已經變成一座博物館。

  希望香港當前的政治衝突不會導致威尼斯式的結局。

  李浩賢提供了大量關於基本法起草情況的文獻資料,充分證實了基本法制定者的初衷——確保香港在二戰後的經濟奇跡得以延續。

  我們不要忽視這些初衷,這是香港核心價值的一部分。 

  原標題:香港應從威尼斯沒落中吸取教訓:政治衝突禍及經濟 2014-07-25 07:29:32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