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對民進黨“全代會”的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09:23:20  


 
  這次“全代會”上除了“凍結黨綱”的提案外,還有“推動正常國家決議文”、“台海發展決議文”兩個提案。這反映了民進黨想要實質調整兩岸政策是相當困難的,內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從技術上將提案轉交中執會討論,是比較保險的做法。首先,“全代會”做出決議的政治效應很大,不管是“凍獨”還是“反凍獨”出線,都不利於民進黨內的團結,對年底選舉都是負面的。其次,中執會規模小,可以在主要派系之間談,便於蔡英文做工作,防止矛盾擴大化。再次,蔡英文以策略性的手法為自己下一步調整兩岸政策預留了空間。

  此次“全代會”最值得關注的是蔡英文的黨內地位進一步穩固。民進黨中央權力結構調整後,蔡英文系統拿下兩席中常委(蘇嘉全、陳明文),而一向與蔡英文交好的“謝系”和“新潮流系”也都各拿到了兩席,加上黨務系統和縣市長中的當然中常委,蔡英文的整體實力大幅增長,鞏固了權力核心地位。可以預見,今後兩年民進黨不會出現像之前蘇貞昌擔任黨主席時的兩個太陽、兩個權力中心的分裂局面,將只會有一個“小英路線”,蔡英文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基本上確定了。

  未來民進黨的政策走向,與2008年下台以來一直在尋找的轉型之路是聯繫在一起的。從歷史經驗看,民進黨的轉型,一方面受到該黨領導者的觀念、能力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兩岸關係、島內政黨政治、民進黨派系政治等結構性因素的制約。與蘇貞昌相比,蔡英文確實在政策論述、權力基礎上更勝一籌。比如說,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曾參與協助台灣當局國際貿易事務談判,在上世紀90年代就任“陸委會”咨詢委員,在陳水扁執政後又任4年“陸委會主委”,可以說長期觀察和處理兩岸事務。因此,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更善於政治上的柔性包裝。

  但在當前台灣這一特殊的政治系統中,民進黨領導者想要獨立發揮作用的空間是相對的,能量是有限的。蔡英文的政策仍會受到三大結構的制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