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防範債務違約風險中國該做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4-08-06 09:10:06  


 
  或引發阿根廷更大的危機

  文章表示,作為南美地區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經濟體,阿根廷在本世紀初債務重組之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步伐,2003-2008年複合年均增速為8.4%。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阿根廷經濟快速反彈,2010年、2011年增速分別達9.2%和8.7%。近年來,雖然在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阿根廷實際GDP增速也明顯下降,但經濟實力仍在不斷增強。據IMF統計,2013年阿根廷人均GDP達到11766.48美元。

  儘管如此,阿根廷當前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一是外匯儲備急劇縮水。2011年下半年開始,阿根廷就出現了外匯儲備迅速流失的情況。在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三年間,阿根廷外匯儲備降幅達到43.4%。雖然阿根廷政府為穩定外匯儲備,出台了一系列嚴格的外匯管制和進口管制措施,但實際效果有限,反而加劇市場運行的惡化程度。二是通貨膨脹不斷惡化。隨著金融危機期間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及發達國家量化寬鬆形成的大量跨境資本流入對物價水平的衝擊,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過去五年多來持續走高。截至今年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分別高達21.9%和26.3%。為應對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阿根廷央行連續多次上調基準利率,目前已達到28.8%。三是出口貿易持續下降。2012-2013年,阿根廷主要出口商品總值連續下跌,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跌幅更是達16.4%。受此影響,阿根廷經常賬戶赤字占GDP比例較去年第四季度上升0.4個百分點至1.1%,進一步加劇了外匯儲備流失的壓力。

  在此背景下再次出現的債務違約可能引發阿根廷更大危機。阿根廷在本世紀初債務違約之後就很難再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融資,這一次雖可以說是“技術性違約”,但卻對國際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可能引發國際資本大幅流出阿根廷,阿根廷金融市場及比索匯率將面臨較大的衝擊,外匯儲備或將繼續縮水,通脹風險進一步攀升,多種風險相互叠加最終可能將阿根廷推向危機的深淵。

  對全球經濟影響幾何

  文章稱,阿根廷是世界糧食和肉類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是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國和最大的豆粕供應國,素有“糧倉肉庫”之稱。本次違約事件可能通過糧食和肉類出口渠道對全球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方面,隨著跨境資本流出、資金成本抬升,企業增加投資以擴大生產規模壓力加大,影響糧食和肉類的供給,進而對全球商品市場造成衝擊。另一方面,在物價指數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農戶“惜售”行為已開始出現,未來還可能出現囤積大豆以應對阿根廷政府可能採取提高進口壁壘對抗債務違約的措施。

  但考慮到阿根廷經濟總量及對外貿易在全球中的份額仍然較小,其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程度可能有限。據IMF統計,2013年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阿根廷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占比不足1%。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算,2013年阿根廷各類產品出口貿易規模全球占比不足0.5%,即便是食物類產品出口也僅為全球的3%。與此同時,阿根廷金融市場的規模在全球占比也偏小,截至今年7月31日,阿根廷股市市值僅為全球股市總市值的0.08%。如果阿根廷未來沒有爆發新的系統性風險,國際市場受本次“技術性違約”的衝擊將逐步消解,不大可能就此形成一場新的金融經濟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