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信用風險的定向爆發剛性兌付並未被真正打破

http://www.CRNTT.com   2014-08-07 08:53:25  


 
  文章認為,儘管信用事件已經發生了多起,中國金融市場中的剛性兌付其實並未被真正打破,只是收縮到了更小的範圍。信用風險確實被引入了市場,但只是表現在民營企業身上。這樣的金融市場,是一個更加不健康的市場。

  造成這一切的,正是放任信用事件發生這一不恰當的政策措施。按道理,金融市場應該依照企業盈利狀況來配置資源。但由於財政的缺位,那些盈利能力不強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被推向了金融市場,需要依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來籌措資金。為了將資金引導至這些低回報的項目,政府不得不給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做信用背書。這是中國金融市場剛性兌付潛規則的源頭,也是市場紀律不彰顯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消除剛性兌付,關鍵在於財政政策要有擔當,承擔起為公益性基建投資項目提供融資的責任。這樣,才能將類似融資平台這樣扭曲市場運行的融資主體從市場中剝離出去。在沒有做到這一點之前,政府對融資平台的剛性兌付擔保就無法被消除。此時試圖通過信用事件來打破剛性兌付,只能是政策的左右手互搏,令民企變成信用風險的定向爆發對象,遭受池魚之災。

  在這樣一個更加不健康的金融市場中,與政府關係的親疏遠近是決定信用風險高低的最重要因素。那些與政府緊密聯繫的融資主體(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仍能享受剛性兌付的覆蓋,因而沒什麼風險。而對投資者來說,從獲利的角度來看,追尋政府的剛性兌付之手是第一要務。而由於市場中的剛性兌付並未被真正打破,無風險利率還將在其支撐下處於高位。今年年初以來,資金價格的回落,主要因為貨幣政策的放鬆,與信用事件的爆發沒什麼關係。要看利率的走向,更應該看央行的態度,而無須過多考慮信用事件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