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新常態輪廓已很清晰

http://www.CRNTT.com   2014-08-07 08:53:00  


 
  對下半年穩增長構成較大威脅的,首先是當前國際經濟的複雜形勢。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增長普遍疲軟甚至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出口受到較大影響,而一些具有勞動力優勢的國家又在低端市場上形成對中國產品的替代,外貿形勢較為嚴峻;其次,一些產業過剩產能的化解仍需時日,在地方債務壓力下,地方的投資也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遠不如從前。在國內外雙重因素的掣肘之下,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有不小的難度,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為此,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貨幣政策仍然會維持較為寬鬆的態勢。最新的貨幣市場狀況印證了這一判斷。7月30日,基準貨幣市場利率連續第5天走低,連跌時間為近三個月來最長,市場揣測央行為支持經濟增長將確保充足的資金供應。更重要的是,今年6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較5月末減少了882億元人民幣)和央行口徑外匯占款(較5月末大幅減少867.63億元)都首次出現負增長,這給市場發出了央行正在退出外匯市場的常態幹預的信號,要將貨幣政策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央行正致力於在貨幣政策上主動有為,利用定向寬鬆貨幣政策將穩增長和調結構進行到底。

  文章稱,所謂促改革,可以理解為在中央判斷經濟增長沒有大問題的前提下,改革被放到了比經濟發展更迫切的位置上。回過頭看,在上半年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之所以經濟能保持平穩運行,新增就業超過去年同期,簡政放權及相關改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例,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168萬戶,同比增長57%。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158萬戶,從業人員達1009萬人,同比增長43%。可以說,簡政放權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直接推動了新註冊企業“井噴式”的增長。

  市場化仍是下半年改革的重點,政府審批、財政金融都會受到不小的改革壓力,其中,金融部門在資源配置方面,可能會面臨來自全社會的批評和壓力。以小微企業融資難為例,國務院已多次出台相關措施以求緩解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並未根本緩解。來自部門的束縛,在市場發展環境方面抑制很大。這迫切要求政策上進一步放開,減少對市場的束縛,讓有能力的企業放手一搏。

  文章指出,新一輪改革措施要落到實處,還需破除中央部門的“梗阻”。從某種意義上說,改革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兩者缺一不可。在簡政放權之後,監管一定要跟上。要通過嚴格監管,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這也是中央政治局會議既強調“要增大簡政放權的含金量”,又明確要求“放管結合,加強市場監管”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