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普京的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4-08-09 11:03:13  


 
  艾倫·林奇:這取決於你對寡頭政治的定義。
 
  從術語上講,寡頭政治意為少數人的統治,這個詞來源於古希臘語,出自亞裡士多德和他理論化的政府。
 
  政府有三種形式:專制政府、寡頭政府和民主政府。專制是一個人的統治,寡頭是少數人的統治,而民主是多數人的。每一個都有它的強項,也有它的弱點。而俄羅斯政府哪個都不是。
 
  在俄羅斯,寡頭政治對我而言是從1990年代開始的,一小部分生意人對俄羅斯政府產生了壓倒性的影響,在經濟領域的影響則相對不是那麼強。那時,俄羅斯政府很窮,而少數人從蘇聯的分裂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變得異常富有,包括霍多爾科夫斯基,他們與政府的關系緊密,政府與生意的緊密聯系產生了巨大貪腐,這種現象不止存在於俄羅斯。
 
  那麼普京是怎麼做呢?他沒有改變政府在生意中的滲透,他改變的是一個地位問題。在葉利欽時期,生意控制政府,而在普京時期,政府控制生意。霍多爾科夫斯基在2003年被捕就說明了這一點。
 
  普京在2000年上位後不久,就告訴那些寡頭們,我不充公你們的財產,但是你們要遠離政治,如果你想繼續保住你的生意,你就得配合政府。霍多爾科夫斯基拒絕了,所以他被捕了。他後來被釋放則顯示了普京強大的自信。
 
  普京成功建立了對金融寡頭的嚴厲處罰。這一點是對的,一方面,這是一個積極的發展,因為1990年代俄羅斯沒有明顯的有效政府架構;另一方面,這意味著政治與經濟的緊密聯系會導致巨大的貪腐,國家直接資本投資太少,資本大量外流。
 
  這個模式是否能使俄羅斯大變樣,減少對原材料出口的過分依賴還不明朗。在寡頭政治下,普京建立了對國家的控制,強化了經濟模式。這種模式在俄羅斯相對很受歡迎,因為大多數俄羅斯人視這些寡頭為腐敗分子,他們大部分是猶太人,在俄羅斯也因此掀起了一股反猶情緒。
 
  問:克裡米亞事件對普通人而言可謂非常意外,普京這樣做的邏輯是什麼?
 
  艾倫·林奇:首先,我不認同普京對克裡米亞的做法。
 
  但是他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有什麼在支撐著他做這樣的決定?
 
  第一,俄羅斯必須成為前蘇聯時期所控制的領域的主導力量,這一點普京和葉利欽保持一致,但葉利欽時期沒有實力去實現這個目標。他們稱之為“門羅主義”,就像美國對拉丁美洲所產生的作用一樣。
 
  第二點是烏俄關系的中心性,包括前蘇聯時期的環境。兩個經濟體聯系緊密,特別是軍事經濟領域,烏克蘭製造坦克、導彈。其次,在烏克蘭生活著1100萬俄羅斯人,主要是在邊境區域。他們的身份認同感是傾向烏克蘭人還是俄羅斯人就很明顯了。
 
  第三,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北約一直在沿著俄羅斯邊境擴張,像波蘭、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2008年甚至向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敞開懷抱。這是格魯吉亞和俄羅斯戰爭的直接歷史背景。現在,普京認為,可能會有一場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而我認為他是對的,我也聽一些俄羅斯高層這麼說了,但是過去一年的情勢發展非常出乎意料。
 
  事實上,我認為在2011年,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就給了俄羅斯在克裡米亞的軍事基地25年的延期,以換取更低價格的天然氣,它還是沒加入歐盟。甚至在2013年,亞努科維奇也沒加入歐盟,但是普京認為他有理由去維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影響。
 
  到2013年11月底、12月初的時候,普京認為他的戰略成功了。這裡的成功主要是指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突然決定跟俄羅斯簽協議,不會跟歐盟簽,俄羅斯會給烏克蘭150億美元以及更便宜的天然氣。這之後就有了冬天基輔中心廣場的抵抗運動。
 
  今年2月21日後迎來了關鍵時刻,德國外長、法國外長抵達基輔,俄羅斯也派代表加入了他們,試圖尋求解決辦法度過危機,讓亞努科維奇擔待臨時政府負責人直到新的選舉開始。但在24小時內,基輔出現了劇烈的暴力抵抗。亞努科維奇擔憂生命安全,離開了基輔,整個協議就在24小時內崩塌失效。
 
  我認為到那時,普京才開始計劃拿克裡米亞怎麼辦,我不認為克裡米亞的計劃是一早就定好的,沒有理由那麼做,因為在那之前一切都在普京的計劃之中,無需付出代價。很明顯,這時烏克蘭更願意立即加入歐盟,就像格魯吉亞2008年做的那樣。
 
  普京感受到了威脅,他的權力陷入真空的威脅。1989年他在德國德累斯頓為克格勃效力時,一群德國人試圖拿走一些檔案,他打電話給當地軍官說我沒收到來自莫斯科的命令,我沒法幫你。1999年,俄羅斯也面臨權力真空的威脅。
 
  你可能記得2000年,俄羅斯的一艘核潛艇庫爾斯克號爆炸,普京在三天後才從休假中歸來,整個媒體都在抨擊他。普京那時意識到如果他和媒體對著幹,他會很快失去權力。我想他也看到了2004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亞努科維奇失敗。
 
  我認為,今年2月在基輔發生的事,讓普京感受到了那種權力真空,而且我認為他相信,如果他不快速堅決地反應,俄羅斯可能面臨失去其國際地位的危險。
 
  我認為這些是他處理克裡米亞——這個充滿爭議的歐洲邊境之地以及前蘇聯領土的背後主導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西方怎麼做,俄羅斯都有各種各樣的辦法和資源去“攪亂”烏克蘭,歐美無法繞過俄羅斯去解決烏克蘭的事,他們得和俄羅斯達成協議。
 
  想想1980年代中英之間關於香港的磋商,英國人意識到他們得和中國越走越近,因為不然1997年後,他們要何去何從?所以,我不認為普京會大量出兵烏克蘭,他的意圖不在使烏克蘭不穩定,而在於向西方表明,看,我有能力讓烏克蘭陷入混亂,然後迫使西方不得不來莫斯科商討怎麼解決烏克蘭的事。我覺得他在這一點上非常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