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為何又一次在伊拉克動武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11:40:51  


 
  美國要確保伊拉克不成第二個敘利亞

  雖然沒有說出來,但美國的底線一直很清楚,一個是巴格達和油田必須保住;二是穩定建設了11年的庫爾德必須保住。而現在ISIS的火箭彈已經落在庫爾德首府埃爾比勒了。這是出擊的最好時刻:伊拉克剛好選出了新政府。新總統賈拉勒·塔拉巴尼正是原庫爾德自治區主席。他是薩達姆死敵的領袖,什葉派無話可說,同時庫爾德人在宗教上又屬少數教派遜尼派,他的上台還緩解了庫爾德的獨立訴求,一箭幾雕地暫時平衡了內部矛盾。現在出擊,一是伊拉克政府相對比較穩定,二有伊拉克政府請求人道援助;再者,對基督徒生命援助也是國際間最可接受的出擊理由。其實美國人和國際社會都很明白,最重要的理由,是確保伊拉克不變成第二個敘利亞。因為ISIS的頭頭巴格達迪現在就是本·拉登第二。

  仔細去看,重回伊拉克對奧巴馬是件尷尬的事。當初為了競選,他刻意迎合輿論,把當時的撤軍與否,說成是一件“對與錯”的選擇。其實奧巴馬很清楚,當時是否撤軍的判斷,面臨的情況和今天一樣,是“伊拉克軍隊能否獨立反恐、美軍是否必須協助”的問題。現在,所謂重大國際威脅,都是拐好幾個彎後對未來的估計。

  正因為威脅是“拐了彎的預計”,必有爭議,而軍事行動很難不傷及平民。所以,奧巴馬重返伊拉克救急,還需一個理由。現在救助難民、人道物資需要軍事保護,是最好的理由。奧巴馬現在決定不派地面部隊,空軍還是會相當有效。當年第一次海灣戰爭以後,就是靠設定36緯度禁飛區,維護庫爾德地區免於薩達姆的攻擊。一旦開始空襲,打擊範圍絕不會僅限於保護救援物資和救助難民的範圍,一定會借此機會盡可能打擊和消滅ISIS。奧巴馬說,會限定在小範圍空襲,其實那片地方整個都不大,從埃爾比勒到摩蘇爾,也就幾小時車程。中間光禿禿的沒有什麼地方可以隱藏。

  它的結局可以預料,會像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爭一樣。會緩解危機,卻不會根本解決問題。在伊拉克地面部隊配合下,哪怕在最好情況下,也就是收複全部失地,ISIS再次退回敘利亞,但是過一陣,它可能又卷土重來。

  作者:林達 來源:新京報 2014-08-1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